高考已经落幕,一些不法分子也蠢蠢欲动,企图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实施诈骗。这两天,我市就有考生家长收到了涉高考诈骗信息。
警方送上“防诈锦囊”,揭秘常见涉高考诈骗套路
高考结束,不法分子紧盯考生渴望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设下陷阱。民警结合往年全国各地涉高考警情,梳理了这份“防诈锦囊”,助你守护家庭财产与孩子前程。
套路一:“提前查分”骗局
不法分子利用家长和考生急切知道成绩的心理,通过短信群发带有木马链接的网址链接,声称可以提前查分。一旦点击链接,手机就可能被植入木马病毒,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甚至银行卡信息被盗取。还有的不法分子会直接开价,要求家长付费查询分数。
警方支招:高考成绩查询有官方指定的正规渠道,切勿轻信不明来源的查分信息。
套路二:“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局
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或者发送录取短信,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账号,以此骗取钱财。
警方支招:考生和家长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通过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进行录取信息验证,避免上当受骗。
套路三:“花钱可获补录名额”骗局
不法分子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手中掌握“内部指标”“定向招生计划”等,让家长先付定金,然后迅速逃离。有的自称有渠道可以“低分高录”,或谎称某高校名额没有招满,通过花钱可以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和家长的钱财。
警方支招:正规招录过程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以保证金、“指标费”等各种理由收取费用的,都是诈骗行为。
套路四:“帮忙申请助学金”骗局
骗子会冒充高校或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主动与考生、家长联系,谎称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此后,对方谎称正在申请,并以各种理由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手续费、保证金等费用,以此进行诈骗。
警方支招:当接到自称发放“助学金”“教育补贴”等电话和信息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第一时间与学校或教育部门核实求证,切勿轻易转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