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达官贵人出行,多乘马车,其实牛车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起初,乘牛车意味着贫困,比如据《资治通鉴》记载,刘邦刚建立汉朝时,百废待兴,财力匮乏,连御用马车都凑不够四匹毛色相同的马,将相出行有时不得不乘牛车。
古代达官贵人出行,多乘马车,其实牛车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起初,乘牛车意味着贫困,比如据《资治通鉴》记载,刘邦刚建立汉朝时,百废待兴,财力匮乏,连御用马车都凑不够四匹毛色相同的马,将相出行有时不得不乘牛车。
到了魏晋南北朝,牛车反倒成了地位与清廉的象征,受到清谈名士们的青睐。
西晋时,石崇与王恺斗富赛牛。一天,二人都乘牛车出游,回来时争着先进洛阳城。石崇的牛跑了几十步后便迅如飞禽,王恺的牛使出吃奶的劲儿也没追上,把王恺气得不行。后来,王恺买通石崇帐下的侍卫长和车夫,问明了其中原因。再次比试,王恺赢了,泄密者却因此丢了性命。
到了东晋,丞相王导出行也驾牛车,可惜他的驾车技术远不如石崇的车夫,牛车跑得太慢,急死人。
王导的妻子曹氏禁止他纳妾,他便另外弄了一座宅院,养了一群姬妾,经常两头跑。日子久了,曹氏觉得不对劲儿,几经打探,终于得知王导的这个秘密。曹氏火冒三丈,准备去看个究竟。王导害怕爱妾被辱,马上叫人准备牛车,赶去解围。一路上他心急如焚,牛却怎么也跑不快,慌乱之间,他竟举起麈(音同主)尾赶牛。
麈尾乃名流雅器,是清谈时的必备道具,竟被王导用来赶牛。司徒蔡谟知道这事儿后,戏弄王导说:“朝廷准备给您加九锡啦。”九锡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加九锡乃至高礼遇。
王导正暗自高兴,却听蔡谟接着说:“不闻余物,惟有短辕犊车,长柄麈尾。”意思是说天子准备赐给王导的九锡没别的,就两样:小牛犊拉的短辕车和长柄的麈尾。王导被这个玩笑惹得大怒,回头便对人说:“吾往与群贤共游洛中,何曾闻有蔡克儿也。”我当年与群贤同游洛阳城,何曾听说过蔡谟这家伙。他说蔡谟,却故意提到其父蔡克的名讳,这在古代可是大不敬,也算以牙还牙了。 成语“犊车麈尾”嘲讽人惧内,就是打这儿来的。(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杨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