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黄河之畔清风拂面。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区熔用高纯多晶硅在高温反应炉中缓缓“长大”,补上中国集成电路技术“拼图”的又一空白。就在刚刚,该企业牵头完成的“硅基材料超高纯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成果评价。
中硅高科反应塔
初夏,黄河之畔清风拂面。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区熔用高纯多晶硅在高温反应炉中缓缓“长大”,补上中国集成电路技术“拼图”的又一空白。就在刚刚,该企业牵头完成的“硅基材料超高纯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成果评价。报告显示,项目突破硅基材料一系列“卡脖子”技术,实现了系列高端芯片材料国产化!
中硅高科的突围,是老工业基地洛阳创新发展的缩影。
耀华(洛阳)玻璃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线
近年来,洛阳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趋势,坚持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产业落到风口上、把主体落到企业上、把重点落到转化上,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让我们透过一个平台、一家企业、一个项目,感受老工业基地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创新交响”。
一个平台的开放式创新
“每小时收获2.5亩以上,是人工效率的20至30倍……”
日前,在河南省“龙子湖科创路演”2025年首场活动中,作为农机装备领域唯一路演项目,龙门实验室油莎豆高效联合收获机获得多家金融机构的创投意向。一串数字背后,升腾起破解油莎豆“易种难收”行业难题,助力端稳中国“油瓶子”的新希望。
“产业发展的痛点,就是我们研发的起点。”说起研发的初衷,龙门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语气坚定。坚持这种导向,龙门实验室探索建立“产业链骨干企业+开放创新平台”重大项目攻关科研范式,推动硅基功能材料制造基础研究、世界首台100kWh锌溴液流电池储能模块系统等走向产业化。
不止龙门实验室,眼下,锚定“一院两室两区”总体布局,洛阳着力打造更多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孵化于一体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在氢沄(河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组装氢燃料电池发动机
今年一季度,洛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0.33亿元,同比增长217.8%。“隆起来”的创新平台,正推动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带来“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