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夫人读《范滂传》时“慨然太息”,想必是为范滂别母的一幕而感动;年幼的苏轼也受到触动,说将来愿做范滂那样的人。
程夫人读《范滂传》时“慨然太息”,想必是为范滂别母的一幕而感动;年幼的苏轼也受到触动,说将来愿做范滂那样的人。
范滂是东汉汝南征羌(在今漯河)人,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后汉书》中说,当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范滂被任命为清诏使,到冀州调查情况。出发时,他登上马车,挽住马缰,慷慨激昂,大有澄清天下吏治的壮志。听说范滂要来,冀州的贪官纷纷离职逃跑。后人以“揽辔澄清”表示在乱世有革新政治、安定天下的抱负,亦作“揽辔登车”“揽辔中原”。
后来,范滂目睹世道艰难,知道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于是弃官还乡,但终未逃过“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是东汉时期宦官集团压制打击政敌的事件。公元166年,河南尹李膺捕杀教子杀人的张成。张成乃宦官党羽,宦官遂派人诬告李膺等养太学游士,结党“诽讪朝廷”。李膺、范滂等200多名“党人”被捕,后虽获释,但终身不许做官。
公元169年,汉灵帝在宦官挟持下,收捕李膺、杜密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公元176年,汉灵帝又在宦官挟制下缉捕“党人”的门生故吏等,范滂名列其中。
督邮吴导奉诏逮捕范滂。到了范滂的家乡,他抱着诏书,趴在旅店的床上大哭。范滂知道是为己而来,便自往投案。汝南县令郭揖大惊,拉着范滂要一起逃亡:“天下这么大,你怎么能在这里?”范滂不肯:“我死了这祸就过去了,怎么能连累你,让你年迈的母亲流离失所?”
母亲来与范滂诀别,范滂满怀歉意:“有仲博(弟弟)孝敬您就够了,我随先父赴黄泉,生者、死者各得其所。只愿母亲大人割舍恩情,不要因我而增添悲伤。”范母深明大义:“你现在能够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亦何恨!有这么好的名声,又希望长寿,二者怎能兼得?”言外之意,母亲支持你舍生取义!
得到母亲的理解与支持,范滂义无反顾,最终死于狱中,时年33岁。(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杨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