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突如其来的心梗,让41岁的苏运(化名)命悬一线。
几天前,突如其来的心梗,让41岁的苏运(化名)命悬一线。他在手术台上经历了罕见的51次电击除颤,每一次电击都是一次生死的对抗。
手术还没开始 他的心跳停了
明确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后,苏运被迅速推进手术室。
河科大二附院心内科二病区主任屈春生带领团队迅速做好手术准备,希望通过经皮冠脉介入植入支架治疗(PCI)为他争取一线生机。然而,手术即将开始,心脏监控仪突然发出尖锐刺耳的警报——苏运的心跳停止了,陷入致命的室颤。
气氛瞬间凝固,医护人员的目光都集中在显示器上,那条平直的线预示着死亡可能到来。
医生有话说
屈春生说,室颤,即心室颤动,是心律失常中的一种极其危险的表现,心脏因为快速、无序的电活动而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血液停止流动,几秒内便可致命。
连续电击除颤 他的心脏数次复跳后又停跳
随着除颤仪发出高频的嗡嗡声,电流击中苏运的胸膛,肌肉在高压下抽动,仿佛他的全身都在回应强烈的电流。医护人员紧盯着显示器,希望电击能让苏运的心脏恢复正常。然而,电击只带来短暂的心跳恢复,苏运的心脏旋即再度陷入室颤。
又一次电击——还是同样的结果。苏运的心脏仿佛陷入一种无休止的“电击—恢复—停跳”的循环中,每次电击带来短暂的跳动后,又迅速归于平静。
手术室的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1次、2次、3次……团队里轮换操作,尽量让每个人保持体力。到了第30次电击,负责操作的医生眼神流露出焦虑的情绪,表情也变得凝重,有人低声询问:“还要继续吗?”
医生有话说
屈春生介绍,电击除颤是抢救中常见的手段,通过高压电流冲击,让心脏重新恢复节律,简单来说,就像电脑重启,让心脏恢复自主跳动。通常,心脏会因一次或数次电击恢复节律,然而,苏运的情况反常,心脏数次复跳后又很快衰竭。这种对抗宛如在悬崖边与死神角力。
医生坚持“再试一次”奇迹出现了
第50次,连续电击除颤已达极限,手术室内一片沉默。屈春生看向手术台上的苏运,低沉地说道:“再试一次!”
第51次电击除颤,医生们按下按钮后,那道曾一再消失的心电波终于持续下来了。苏运的心跳回来了!显示器上的曲线开始稳定,这次,心跳不再中断。
电击除颤成功之后,接下来的一刻钟似乎格外漫长,监控仪上的心率数值不断浮动,众人屏息等待。屈春生团队开始清理血栓,放入支架,苏运的心跳逐渐变得有力、稳定。
手术结束,苏运转危为安。医护人员齐声欢呼,他们终于挽回了苏运的生命,51次除颤带来了奇迹。
医生有话说
苏运这样需要高频除颤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多见。
屈春生坦言,患者的奇迹生还让人欣慰,但也引人深思。心肌梗死之所以凶险,在于它往往猝发且致命。这一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血管堵塞引发,血液无法到达心肌,导致心肌坏死。当发病时,心肌缺氧加剧心脏的电活动异常,室颤、心搏骤停等随之而来。苏运的经历告诫每一个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应及时关注身体健康,不要忽视身体的任何不适症状,如胸痛、胸闷等,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防患于未然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呵护。(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崔宏远 通讯员 牛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