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步一景”的洛邑古城内,有一处鲜有人至的不可移动文物点。这里既有金元时期、明清时期的城墙遗迹,也有唐宋时期新潭码头的岸基石,不同时期的遗迹汇聚在一个地方,形成了“一眼望千年”的独特景观。这一区域就是金元洛阳故城遗址东南城角。
金元洛阳故城遗址
在“一步一景”的洛邑古城内,有一处鲜有人至的不可移动文物点。这里既有金元时期、明清时期的城墙遗迹,也有唐宋时期新潭码头的岸基石,不同时期的遗迹汇聚在一个地方,形成了“一眼望千年”的独特景观。这一区域就是金元洛阳故城遗址东南城角。
进入洛邑古城,从文峰塔下向东步行百十米,能看到一块写有“金元洛阳故城”的省保单位石碑。石碑旁有一片相对低洼的区域,这里就是金元洛阳故城遗址东南城角所在地。
沿着古朴的木质栈道进入这片洼地,夯土包砖的城墙残垣、被称为“马面”的半圆形城墙防御工事、榫卯结构的大型基石等古老遗迹陆续进入眼帘。这些遗迹不仅清晰可见,而且触手可及,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中,与处于“后都城时代”的金元洛阳城交融。
城墙“马面”地基处的大型石块
“2014年,为配合洛邑古城项目建设,考古人员在老城区东南隅一带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其间在文峰塔东侧约80米的位置,发现了埋在地下的城墙、“马面”等遗迹,掀开了金元洛阳城神秘面纱的一角。”老城区文物普查二队领队魏磊鑫说。
考古资料显示,这段城墙遗迹为东西走向,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城墙为金元时期的城墙,整体为夯土结构。晚期城墙是明清时期的城墙,是在金元夯土城墙的基础上增补和外包砖而来的。
“‘马面’是城墙外侧的防御工事,因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主要有长方形和半圆形两种。金元洛阳城的‘马面’为半圆形,是在唐宋新潭码头遗址的淤土层上修筑的。”当年负责老城区东南隅一带考古发掘工作的市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炬说,由于淤土层土质软弱、稳定性差,为使地基稳固,当时的人们使用了许多大型石块来加固地基。经考证,这些大型石块正是唐宋时期新潭码头的岸基石。
“这些大型石块之间有梯形凹槽相对,凹槽内以细腰石加固连接,这是榫卯结构利用在城墙工程上的实例。”王炬说。
城墙外侧的包砖
城市的发展具有连续性,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洛阳不仅有辉煌的帝王建都史,在宋元以来的“后都城时代”,洛阳也走过了独特的发展历程。
北宋之后,洛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因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而衰落。金以洛阳为中京,在隋唐洛阳城东城及里坊区的遗址上另筑了一座新城,是洛阳历史上规模最小的城池,整体面积大概只抵得上隋唐洛阳城的二十分之一。这座新城历经金、元、明、清、民国,此后大部分城墙被拆除或被掩埋于地下,而城中的主要街巷和部分建筑得到保留并沿用至今,奠定了老城区如今的布局和规模,其中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布局沿用至今,成为著名的“十字街”。
目前,金元洛阳故城遗址东南城角保护展示方案已经制作完成。未来,这里有望建起一座以保护遗迹为主要功能的城墙遗址展示馆,让广大游客近距离接触“后都城时代”的洛阳城市印记,了解一座古都完整的城市发展史,感受洛阳古今辉映的独特魅力。(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刘嘉仪 通讯员 梁晨昕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