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四句小诗,明白如话,将千余年前白居易所见美景带到你我眼前。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四句小诗,明白如话,将千余年前白居易所见美景带到你我眼前。
彼时,白老先生身处东都洛阳的履道坊宅院,湖中白莲是他从江南带回来栽下的,偷采白莲的少女也是跟着他从江南来洛城的。
没错,偷采白莲的是少女,不是小孩儿。
辛弃疾我们都很熟悉,他的同学党怀英却鲜为人知。党怀英有一首诗,题目巨长:《楚清之画乐天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诗因题其后》。由此题可知,楚清之以白居易这首小诗为题材画了一幅画,党怀英给这幅画题了一首诗。
诗曰:“乐天归卧湖山边,闲买池塘娱暮年。小蛮已老樊素去,心地玲珑如白莲。……鸳鸯为报窃花处,题诗要戏小婵娟。红妆秋水照明蠲(音同娟),清之粉本清且妍。……”可见偷采白莲的不是小孩儿,而是像小蛮、樊素一样美丽的少女。
查阅《汉语大词典》,“娃”的第一个义项是“美女”,“小娃”的第一个义项是“少女”。《说文解字》中称:“娃,圜(圆)深目貌。”眼睛圆圆的,眼窝深深的,是不是很美?
西汉扬雄著有《方言》,其中称:“娃,美也。吴、楚、衡、淮之间曰娃。”白居易的《春尽劝客酒》诗曰:“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这里递送茶水的小娃也是少女。
那“娃”何时才有小孩儿的意思?大约要到元朝了,而且当时还写作“哇”。元朝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你道是别人家的哇哇(音同娃蛙),他是西宫李美人生的太子。”元朝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那员外也请小的每吃满月酒,看见倒生的一个好哇哇。”
后来,哇哇变成了娃娃,清朝《儒林外史》中便有:“又包了些黑枣、青饼之类,叫他带回去与娃娃吃。”
所以说,我们读古诗,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词义。再举个例子,此前介绍纳凉神器竹夫人,黄庭坚认为不宜以“夫人”称寝具,应改唤青奴。
你是否觉得青奴含贬义?确实,在现代汉语中,带奴的都不是啥好词,如奴隶、房奴、奴役等,但在古时,奴也有喜爱的感情色彩,如猫为狸奴,橘子为橘奴,头发为乌奴等。因此,青奴非但不含贬义,反而是个昵称。(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杨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