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家卫导演的热播电视剧《繁花》中,“老法师”爷叔旧时曾娶了双胞胎姐妹,新社会要求一夫一妻,撵走哪个都不合适,他索性跟两个女人都离了婚。
在王家卫导演的热播电视剧《繁花》中,“老法师”爷叔旧时曾娶了双胞胎姐妹,新社会要求一夫一妻,撵走哪个都不合适,他索性跟两个女人都离了婚。
姐妹同嫁一人,在现代人眼里是陋习,不可理喻,在晚清、民国乃至很早的夏代,这种事儿倒是挺常见:夏朝第六任君主少康娶的就是姐妹花。
这种婚媾关系未必跟爱情有关,也未必表明当事者多么贪婪好色。在史书里,少康娶同姓姐妹更像是一种政治需要、权谋手段。
惹急娘家人
少康为何娶姐妹花为妻,得从其先祖太康的故事说起。
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都斟鄩故地。史载,夏代第三任君主太康在位时,夏王朝迁都斟鄩,此后直至夏桀亡国,斟鄩一直是夏都所在。
太康贪图享乐,荒废国政,失去了民心。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趁机发动兵变,攻占夏都斟鄩,史称“太康失国”。
杜预(“诗圣”杜甫的先祖)注解《左传》时提出:“禹孙太康淫放失国。”有好事者推断,太康之所以迅速被赶下台,跟他“出轨”冷落正妻,得罪了娘家人,失去了妻族血亲集团的支持有关。
太康去世后,他的弟弟仲康继任夏朝国君。仲康不中用,在权斗中没挺多久就死在了洛水附近,王位被传给了仲康的儿子相。
相打不过后羿,逃离斟鄩,后羿掌权。《尚书》《天问》等古籍记载,后羿“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本有妻室,却“妻彼洛嫔”,移情别恋,犯了和太康一样的错误。
后羿的正妻——“纯狐氏之女”遭受冷落,郁郁寡欢,她的娘家人亦愤愤不平。后羿的下属寒浞(音同卓)心机深沉,他“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与纯狐氏部族里应外合,谋杀了后羿,娶了后羿的妻子。
寒浞心狠手辣,为永绝后患,他派儿子寒浇弑杀了流亡国君相。相的妻子潜逃回了娘家有仍氏部族的地盘,生下了遗腹子少康。
少康的复仇
少康立志为父报仇雪耻,兴复夏朝。要实现宏图大志,必须寻求强有力的盟友。对少康来说,最能表达合作诚意、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与大氏族联姻(和亲)。
史书里说,少康逃到了有虞氏部落(今河南商丘一带),“应聘”当庖正,为有虞氏首领料理饮食。有虞氏首领见少康聪慧沉稳,才干过人,决定支持这小伙子复国。他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少康,还送上了一份丰厚的嫁妆:封地一块,兵士五百。
如此一来,少康就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和军队。他笼络夏朝旧臣伯靡等人,收复斟鄩氏、斟灌氏的残余部众,壮大武装力量,并派“间谍”女艾潜入敌方阵营刺探情报,挑拨寒浞与寒浇的父子关系。
在斟鄩氏、有虞氏、有仍氏等部族的帮助下,少康率兵除掉了寒浞、寒浇,收复夏都斟鄩,重振国威,史称“少康中兴”。
婚恋很自由
中国传统的婚娶制度,是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之后才逐渐确立、成熟的。在此之前,男女结合不太讲“规矩”,婚恋方式相当随意。姐妹同嫁一人、小叔子娶嫂子等现象,在夏代很常见。
夏代第一任君主大禹娶的就是涂山氏部族的姐妹花,大老婆生下了启,小老婆将启抚养长大。洛阳附近的登封太室山、少室山,山名就是纪念这对姐妹的——“太室”乃正室,指大老婆;“少室”乃侧室,指小老婆。
禹的前任舜——上古时期河洛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娶的也是姐妹花。相传,帝尧欣赏舜的人品和才华,不但把君主之位禅让给了舜,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舜。
历史学家顾颉刚等人认为,从父系氏族社会直到奴隶制社会,妇女都是氏族和宗族的一笔财产,一夫多妻、娶姐妹、娶嫂子等婚姻行为都是团结各大血亲集团的方法。少康之所以能复国,就得益于老婆娘家人有虞氏部族的鼎力支持。
相较之下,少康的死对头寒浇好像是个“恋爱脑”。
话说寒浞娶了后羿的老婆纯狐氏之后,生了几个儿子,其中一个叫寒浇。据说,纯狐氏此前和后羿也生了个儿子,其妻名唤女歧(一作岐)。也有说法是这个儿子就是纯狐氏和寒浞生的,但不管父亲是谁,他跟寒浇都算亲兄弟。
后羿被杀后,这个儿子也丢了性命。《屈原集校注》引《天问》有云:“其妇曰女歧,寡居。”寒浇迷恋上了寡居的嫂子,“女歧为之缝裳,共舍而宿”,叔嫂同住,如胶似漆。寒浇沉醉于温柔乡,顾不得再去追杀少康,最后被少康反手干掉了。
少康娶姐妹花是为向其娘家人借势,寒浇与嫂子相好似乎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情。权斗犹如豪赌,一朝失手,满盘皆输,也是难免的了。(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