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 华夏龙图腾“根源”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洛阳新闻  来源: 洛阳网 2023.12.07 20:04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编者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龙年春晚吉祥物形象“龙辰辰”备受关注,不少网友按图索骥,对其背后文物原型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兴趣盎然。龙脊结构、龙腹纹来源于最早记载“中国”二字的西周何尊,眉弓和龙肩上的装饰取自河南博物院收藏的云纹铜禁,龙爪造型参考故宫博物院九龙壁,整体姿态则来自收藏于西安博物院的鎏金走龙。

  作为“龙辰辰”龙鼻设计元素的来源,绿松石龙形器堪称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的代表,即日起,我们开设“走进二里头 探寻最早中国”栏目,从这件“超级国宝”开始为您打开夏朝的文化密码。

  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位于“赫赫夏都”展区的绿松石龙形器是不少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中,龙的形象可见于多种器物,绿松石龙形器则被誉为华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这件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发现于二里头遗址3号宫殿基址的一座贵族墓葬里,出土时放置在墓主人骨架的肩至髋骨处。整件器物长约70厘米,由2300多片形状各异的绿松石片粘嵌而成,12组菱形图案象征着龙的鳞纹,还有蜷曲的尾巴、圆柱形绿松石和白玉组成的鼻子,龙眼呈梭形,眼珠为圆饼形白玉,形象鲜活生动。龙身整体呈波浪状,错落有致、色彩绚丽。

  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领队的许宏在发表考古简报时,将其定名为绿松石龙形器。“管它叫龙形器是偏于保守的,实际上是可以称作龙的。”许宏说。因制作精、体量大,在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这件绿松石龙形器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在龙的腰部还有一个铜铃,考古专家认为,这与《诗经》中“龙旂阳阳,和铃央央”的记载对应,说明绿松石龙形器应该是祭祀时使用的一件器物。它的主人,或许是一位掌管祭祀活动的巫师。

  考古发现表明,在二里头文化之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各种材质的龙形象。在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的石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形体最大的龙形象;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发现的玉龙,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长吻修目、造型生动,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玉龙。此外,还有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的蚌壳摆塑的龙,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龙,常熟练塘罗墩遗址出土的玉龙,在良渚文化遗址发现的玉琮、玉管上也刻画有鲜明的龙首纹……由此可见,在二里头文化之前,华夏大地上的龙形象五花八门、异彩纷呈。

  如此多的龙形纹饰,只有河南新密新砦遗址出土的一条刻画在陶器器盖上的“龙”,与二里头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头部图案十分相似:圆角方形兽面,蒜头鼻、梭形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春青解释,新砦文化比二里头文化早,二者实际上是一种承继关系。专家分析认为,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龙的形象增添了想象和虚拟的成分,并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整合态势。“二里头都邑出现的龙形象,应该是华夏大地众多族群在龙形象上从多元到一体的隐喻和表征。”许宏说,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考古发现显示,夏王朝之后,龙形象的承继与发展没有结束,二里头龙形象的很多要素,如整体面部特征、梭形眼、额头上的菱形装饰、龙身的连续鳞纹乃至一首双身的形体特征,一直延续到商王朝。(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实习生 卢杨然 通讯员 徐帆 文/图)

[ 责任编辑:崔利利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六旬老人血压一直降不下来,病因竟是……
    六旬老人血压一直降不下来,病因竟是……
  • ·健康快讯: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招募高血压患者临床试验
  • ·健康快讯: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再获两个省级荣誉称号
  • ·泡脚水越热、时间越长越好?
  •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 ·朱延振:痴迷三十余年 耕耘盆中乐土
  •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新闻排行
  • 洛阳着力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高水平...
  • 麦斯克电子外延片项目加快推进
  • 我市召开2025年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 洛阳警方公布六起涉烟花爆竹违法...
  • 轴研科技喜提国际认可“金名片”
  • 洛阳今日晴天间多云 早晚温度较低
  • 抢抓机遇谋发展 乘势而上谱新篇 ...
  • 洛阳新能源产业园加快推进
  • 以“139”工作举措推进新时代社会...
  • 洛阳召开“开门红、促消费、大招...
  • 百姓呼声
    计划1月26日颁发烟花爆竹零售经营许可证
    航空实验学校老师指定书店购买寒假作业?
    精彩图片
    新安县磁涧镇:丹...
    郭蓉怡:青春接力 ...
    中科信息产业园(...
    于延明:豆香四溢 ...
    精彩热帖

    宫门璀璨伴月明

    隋唐园拾零

    蜡梅迎春

    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汝阳天心寺考
    /村戏
    /冬日取暖的事儿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