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思维“活”起来,城市提质“跑”起来!
破解资金难题,栾川积极包装专项债等资金产品,吸引企业通过资本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参与雨污管网分流等县城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洛宁探索“公建民营” “民办公助”等多种市场化运营模式,实现养老服务可持续运转;转变思维理念,西工成立区级国有物业公司,以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推动96个社区代管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从县城到市区,从项目建设到城市治理,在市场思维驱动下,洛阳城市提质不断“提”出新气象。
有思想的破冰,才会有发展的突围。综观今日洛阳,“市场思维”堪称一大热词。不只是在近日召开的全市县城提质工作观摩推进会上,回眸过去两年多来,从一场场推进会议,到一次次县区调研,从产业发展、城市提质,到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市委书记江凌对“市场思维”的重视一以贯之,不同场合频频提及。为何要强化市场思维?很重要一点,是因为很多工作仅靠“有形的手”是干不完、干不好甚至干不了的,必须牵起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政府市场“双手联动”,才有足够的动力和活力。
具体到城市提质上,强化市场思维就是破解资金难题的重要手段,就是统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城市建设提供“源头活水”。20多年来,包括洛阳在内的很多城市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因为引入了市场机制,通过土地开发和房地产市场获取了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今天我们要推动城市提质,既刷新其现代化的颜值,更做强其宜居宜业的功能,同样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需要以市场思维“四两拨千斤”。现实中,一些工作或项目之所以推进不力、成效不彰,也正是因为缺乏市场思维,要么融资困难,要么运营不佳,既耽误了宝贵时间、浪费了不少资源,也阻滞了城市发展、折损了群众的获得感。
同经济一样,城市发展的活力在市场、空间在市场、出路也在市场。正如审视今日洛阳,在城市规划上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资源配套跟着产业走、围着企业转,产城联动吸引人才集聚;在项目建设上坚持运营前置,无论是城市阳台这样的提质项目,还是天街十二坊这样的文旅项目,均提前谋划业态布局,让项目推进更有方向和底气;在公共服务上注重引入市场主体,以邻里中心为载体,通过引进培训、推拿、超市等业态,不仅让居民享受更多便利,其自身也更有生命力。
有人说,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就像一家企业、一种产品,想脱颖而出,就要用市场思维经营运作。强化市场思维,当下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城市运营问题,充分盘活利用城市丰富的资源、场景和消费群体,不断提升其综合价值;需要我们加强项目市场化策划,持续创造项目亮点,吸引流量,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需要我们把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运营有机结合起来,在公益性项目中植入运营内容,完善利益平衡机制,更好让其“活起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善用市场思维、善借市场力量,我们的城市品质定能不断迈上新台阶!(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