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江凌在全市县城提质工作观摩推进会上指出,必须坚持“重在提质”,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思想共识,推动下一步城市提质往深里去、向高处进,彰显做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恒心定力,为城市区和县城提质指明了方向。
城市越提质,生活越美好。
市委书记江凌在全市县城提质工作观摩推进会上指出,必须坚持“重在提质”,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思想共识,推动下一步城市提质往深里去、向高处进,彰显做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恒心定力,为城市区和县城提质指明了方向。
“重在提质”,“提”的是城市功能之“质”,是产业发展之“质”;“重”的是城市的里子,是市民的生活品质。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高水平的医疗、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就是城市最好的“质”感。随着城市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打破房地产的路径依赖,从拉框架、铺摊子转向强功能、提品质,不仅关乎城市发展的成败,更关乎每一个市民幸福的成色。
近两年来,我市以“两建设、三改造”为重点,坚持“适度扩容、重在提质”,城市的功能品质大步跃升。看教育,7所新建高中建成投用,8所未迁建高中改造基本完工,超常规高中建设拉开教育改革重塑序幕;看医疗,西安交大二附院洛阳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开诊,让洛阳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国家级名医”;看交通,焦洛平高铁项目用地获批,洛阳十字高铁枢纽呼之欲出,洛阳机场三期加快推进,九都路等道路开启系统优化,洛阳交通瓶颈正在打破;看居住环境,老旧小区改造迎来收官之战,“老破小”改出高颜值,219个邻里中心打通公共服务进社区“最后一公里”,72个社区体育公园带来家门口的“健身自由”……一个个“城”长故事,见证了洛阳城市品质升级,吸引年轻人纷至沓来。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从品质高地,到宜居宝地,一张张城市名片要叫得响,需要城市提质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县城作为城市的“将尾”、县域的“兵头”,既面临大城市在人口和产业吸纳上的“挤压”,又有链接农村、生态资源的优势,机会与挑战并存,在县城提质上同样大有文章可做。比如,栾川聚焦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突出年轻化消费、民国风调性,打造了伊水路“一街三巷”等特色消费街区,增加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将“休闲到栾川、享受慢生活”的美好愿景带进现实;比如,宜阳建设宜居宜业富地,持续提升枢纽能级,有机融入了洛阳的“半小时生活圈、经济圈”,建成一批高品质邻里中心、社区体育公园,推动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以高品质城建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事实证明,谁推动县城提质富有成效,谁就有亮眼的进步。
当然,各县区的特色优势不尽相同,城市提质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作业可“抄”。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需要准确把握城市区与县城的发展定位,找准各自的提质方向精准切入;需要深入研究城市经济发展、服务功能完善、生活品质提升等重点课题,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需要提升提质标准,真正体现品质要求,实现以“质”取胜。
凭风借力,“质”上青云。城市摊大饼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乘“风”而上、顺势而为,打造“品质之城”,打开“城长”新空间,一个近悦远来的洛阳将阔步迈向未来!(洛 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