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二里头遗址:中国最早发现五谷齐聚的地方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洛阳新闻  来源: 洛阳网 2023.09.05 08:47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炭化五谷(视频截图)

  近日,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稻谷记》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该纪录片中提到,二里头遗址是中国最早发现五谷齐聚的地方,吸引众多观众、网友关注。

  纪录片中介绍,二里头遗址是距今3800多年的夏朝中晚期都城,考古工作者在遗址的不同区域,分别发现了粟、黍、稻、小麦和大豆(合称五谷)的炭化遗存。

  二里头的稻谷从何而来?先秦古籍《尚书·禹贡》中记载了夏王朝时期的贡赋标准:“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馆长赵晓军介绍,二里头遗址距离洛河约两公里,夏王朝时期,洛河的水运应该较为发达,源自长江流域的稻米或许是借助便利的水运条件,作为贡赋被送往二里头。

  鼎盛时期的二里头居住着大约两万人,单靠贡赋来解决吃饭问题,似乎不太可行。这些水稻有没有可能是当地种植的呢?“根据对中原地区龙山时期和二里头时期出土的动物、植物标本进行研究、复原,可知当时的环境应该比现在温暖、湿润,大概相当于亚热带气候,所以二里头周边的中原地区是适宜种水稻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前,二里头遗址所在区域的村庄还种植有大量水稻。

  在二里头遗址周边区域,考古工作者曾发现很多与二里头遗址同时期的小型聚落遗址。这些遗址大多有丰富的稻田遗存,而且有大量的农业工具,这或许意味着彼时的古人已经展开了成熟的农业生产活动,其中稻作占了很大比重。这些都可能为二里头都城的“粮食安全”提供保证。不过,二里头遗址绝大多数人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显示,当时普通居民主要食用以小米为主的碳三类植物,而不是食用以水稻为主的碳四类植物。因此,专家推测稻谷可能是专供少数贵族食用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认为,中原地区能够抢占先机,最先步入青铜时代、最先出现广域王权国家,并引领整个东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潮流,与多元农业在二里头遗址的交汇不无关系。3800多年前的二里头,农业品种丰富,使得其有扎实的生态基础,并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如今,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从展柜中可以看到不少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植物刻符。它们似乎模拟、刻画了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其中甚至可以找到与禾苗颇为相似的形象。

  纪录片总结认为,随着全新的王朝“夏”在中原诞生,上古中国开始告别“满天星斗”的古国时代,这些与稻谷的传播之路有着深远关联。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认为,稻作文明的传播,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进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稻作文明使得北方地区能够逐步采用“五谷丰登”的复合经济模式,最终形成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 责任编辑:马勇玲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六旬老人血压一直降不下来,病因竟是……
    六旬老人血压一直降不下来,病因竟是……
  • ·健康快讯: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招募高血压患者临床试验
  • ·健康快讯: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再获两个省级荣誉称号
  • ·泡脚水越热、时间越长越好?
  •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 ·朱延振:痴迷三十余年 耕耘盆中乐土
  •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新闻排行
  • 洛阳着力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高水平...
  • 年味四溢!洛阳批发市场购销两旺
  • “国四”车辆纳入2025年汽车报废...
  • 麦斯克电子外延片项目加快推进
  • 我市召开2025年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 洛阳警方公布六起涉烟花爆竹违法...
  • 轴研科技喜提国际认可“金名片”
  • 最高气温将升至17℃!洛阳最新天...
  • 洛阳今日晴天间多云 早晚温度较低
  • 抢抓机遇谋发展 乘势而上谱新篇 ...
  • 百姓呼声
    计划1月26日颁发烟花爆竹零售经营许可证
    航空实验学校老师指定书店购买寒假作业?
    精彩图片
    新安县磁涧镇:丹...
    郭蓉怡:青春接力 ...
    中科信息产业园(...
    于延明:豆香四溢 ...
    精彩热帖

    宫门璀璨伴月明

    隋唐园拾零

    蜡梅迎春

    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汝阳天心寺考
    /村戏
    /冬日取暖的事儿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