盨是古代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盨也是用来盛黍稷的礼器,从簋变化而来,西周中期偏晚的时候开始流行。
召伯虎盨
盨是古代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盨也是用来盛黍稷的礼器,从簋变化而来,西周中期偏晚的时候开始流行。
20世纪90年代,在洛阳城东北的马坡和北窑一代,发现了一系列西周贵族墓葬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1993年,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召伯虎盨。
洛阳博物馆收藏的召伯虎盨高25厘米,长35厘米,宽20厘米,两侧有附耳,底部有4个柱状足,盖子口沿和腹部口沿处装饰着云雷纹衬底的变形龙纹,腹部下半部分装饰了4道弦纹,柱足的上半部分装饰着兽面纹。盨作为盛食器,常见的为圈足,像召伯虎盨这样的柱状足较为少见。更为重要的是,其内壁上有两行铭文“召伯虎用作朕文考”,表明这件器物是西周晚期的名臣召穆公为祭祀亡父所用。整件器物做工精湛,纹饰简练而精美,造型古拙而质朴。
召伯虎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召穆公,成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及我们现在所说的“共和”一词都和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洛报融媒首席记者 王若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