觯(zhì),一种小而圆的饮酒器,形状像今天的小杯子,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说文·角部》中说:“觯,乡饮酒角也。”从字形上看,这类酒具可能源于兽角制作的水器。
觯(zhì),一种小而圆的饮酒器,形状像今天的小杯子,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说文·角部》中说:“觯,乡饮酒角也。”从字形上看,这类酒具可能源于兽角制作的水器。
在当时,觯是贵族专用的器物。《礼记·礼器》中提到,有以小为贵者,“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东汉末年儒家学者郑玄对此有注解:“凡觞(shāng,泛指酒器),一升曰爵,二升曰觚(gū),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按照“以小为贵”的观念,爵、觚、觯都是当时贵族身份、地位的体现。
在洛阳博物馆,有一件出土于老城西周墓的兔纹铜觯。这件兔纹铜觯高13厘米,口径约6.9厘米,腹径最宽处为8.5厘米,器型瘦高,颈部饰有一周兔纹,上下各有弦纹一周,腹内有铭文“戈”字。比起我们常见的鼎、尊等青铜器,它看上去不仅小巧,而且因为独特的纹饰显得颇为可爱。(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通讯员 黄超 图片由洛阳博物馆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