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新闻 | 图片 | 洛阳

古人观天 不服不行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经典洛阳 > 河洛广记  来源: 洛阳网 2023.03.23 08:45

  天界图洛阳古墓博物馆藏

  今天是世界气象日(又称国际气象日)。

  气象,是指风、云、雨、雪、霜、露、虹、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状态和现象。

  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相信天人感应。河洛先民看风云变幻,观斗转星移,通过气象变化预测天气、制定历法,根据“二十四节气”安排生产、生活,经验丰富,智慧无穷。

   “二十四节气”源自河洛

  专家认为,“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河洛地区,是以中原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设立的。

  河洛先民根据太阳运行规律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24段: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旋转:斗柄指东是春分,春天来了;斗柄指南是夏至,夏天到了;斗柄指西乃秋分,秋天降临;斗柄指北则冬至,寒冬已至。

  古人逐水而居,伊洛河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考古学家在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商城遗址发掘出大量夏、商时期的生产工具。殷墟甲骨文记载的四方风神——四个方向的风,反映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变化,这说明河洛先民早有季节观念。

  待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确立,《淮南子》完整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汉代《太初历》把“二十四节气”编入了历法。

  洛阳博物馆有一个红陶彩绘伊川缸,上面绘有一只神秘的大眼。这个缸于20世纪中叶从洛阳伊川土门遗址出土,缸底有孔。

  专家们认为,此缸是仰韶文化时期的瓮棺葬具,是河洛先民用来放尸骨的,缸底的孔乃灵魂升天的通道,缸上的大眼乃远古时期的节气八卦图,跟“二十四节气”的起源有关。

  “气象神器”,方便好使

  河洛先民不但能通过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推算四季,还发明了许多“气象神器”,用于测量降水量、预测节气、观测湿度等。

  周代,周公派人到嵩山,用土圭测量日影长短,确定洛邑乃“天下之中”,最宜生产居住,遂定都洛邑。

  《后汉书》里说,东汉朝廷要求“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自京都洛阳到地方官府,各地官吏要测量降水量,据实上报汛情。

  古人通过“天池测雨”“竹器验雪”等方式计算降水量。“天池测雨”或许是世界上最早的雨量计算方法,它为后世的雨量测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所谓“天池测雨”,是用天池盆收集雨水,通过“平地得雨之数”来计算地面降水量。天池盆是积蓄雨水、预防火灾所用的容器,和现代气象观测使用的雨量筒很相似。

  明清时期的雨量器已接近现代:黄铜,圆筒形,上刻标尺。清代有专业的气象观测簿《晴雨录》,“气象员”每日观测记录天气状况。

  据《史记》《淮南子》等古籍记载,古代还有精妙的“测湿仪”:把同等重量的土和炭挂在天平两端,若空气湿润,炭吸湿变重,放炭的这头就会下沉,这叫“燥故炭轻,湿故炭重”。

  东汉王充勤学好问,酷爱钻研科学。他曾在洛阳太学游学,没事儿就在洛阳街头逛书摊。厚积薄发,他写出了解释宇宙万物的《论衡》,其中提到“故天且雨,蝼蚁徙,丘蚓出,琴弦缓,固疾发”,意思是若蝼蚁搬家、蚯蚓出洞、琴弦松弛调不准,天就要下雨了。

  用简单的法子解决复杂的难题,古人的智慧,不服不行。

  “天人感应”,测算吉凶

  古代的高人异士,还能根据天文气象测算吉凶。

  相传,隋末唐初的天文学家李淳风仰观天象,掐指一算,便知唐三代之后武则天要当女皇。

  古人迷信“天人感应”,一旦遇到无法解释的反常气象,便将其归因于人的罪孽。

  河洛先民认为霾是帝王治国不力造成的,所以历代帝王皆视霾为不祥之兆,逢霾便焚香祭天,下罪己诏深刻检讨,祈求上天宽恕。

  东汉《说文解字》里说,“霾”字的本义是形容狂风暴雨之声好似野猫惨叫。

  《晋书》记载:“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由此推论,西晋京城洛阳有过雾霾。

  《后汉书》里说,公元133年,京都洛阳天色晦暗,“常有蒙气,月不舒光,日不宣曜”,天昏地暗,日月不明,漫天黄尘,遮天蔽日,朝野上下人人惊恐:人在做,天在看,这是老天爷的惩罚呀!

  大臣郎顗(音同已)认为,这都是皇帝的错,都怪皇帝用人失误,致使贪官污吏横行,触怒了上天。他建议汉顺帝整肃朝纲,处罚贪官污吏,重用贤良之人,平民愤,息天怒。

  雾霾虽不是皇帝一个人造成的,但执政者的执政方针会影响环境优劣,从这点来说,将其归罪于皇帝倒也不算冤枉。(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丽娜 文/图)

[ 责任编辑:马佳佳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景区内遇外地游客受伤 洛阳医护现场紧急救治
    景区内遇外地游客受伤 洛阳医护现场紧急救治
  • ·瀍河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举行
  • ·品茶赏花 疏肝养血
  • ·得了痛风,到底该咋吃
  •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 ·漫游东关大街 寻迹“孔子问礼”
  • ·观烂漫春花 赏河山春色
  • ·沟门村:品兴华豆腐 赏美景连连
  •  
    新闻排行
  • 江凌调研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 5月1日起,洛阳市驾驶人综合考试中心...
  • 尽显国色天香!“杨贵妃”牡丹在洛阳绽放
  • 年发绿电2.2亿度!全省首个单台容量最...
  • 4月19日至21日,洛阳龙门站增开临时旅...
  • 中信重工助力“智慧矿山”装上“洛阳心”
  • 全市府院联动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
  • 《中国日报》、中国国际电视台频发报...
  • 徐衣显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普惠托育...
  • 雨过天晴!未来一周洛阳最高气温升至30℃
  • 百姓呼声
    龙门石窟景区环卫工将垃圾倒入河中?
    轻微违停免罚政策为何不含本地车辆?
    精彩图片
    铁骑加紧训练 护航牡丹...
    厨师李治峰:传承不守...
    栾川县秋扒乡白岩寺村...
    增设公益服务设施 提升...
    精彩热帖

    媲美

    白鹤镇花海

    “银丝”牡丹誉隋唐

    四月的绿色 仿佛春的裙裾
    /初绽芳容观牡丹
    /四月洛阳
    /天津晓月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