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承载着太多的东西。年俗早已形成一种文化,融入人们的血脉。一方水土,“出产”一方年俗。古时在河洛地区,贴春联、穿新衣、守岁、驱傩、燃爆竹等年俗意蕴悠长。在这些年俗文化中,处处体现着河洛文明的烙印,体现着人们对新年的热切期盼,体现着人们对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吉祥安康的美好愿望,也体现着敬天畏地、敬祖尊老、体恤幼小的传统美德。
古人这样过春节
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您有没有感受到过年的气氛?古代洛阳人是怎么过年的?老洛阳人都有哪些过春节的风俗?
1 驱傩、燃爆竹、说吉祥话,压岁钱您就别想了
“新年到,真热闹,小朋友们哈哈笑!穿新衣,戴新帽,见到大人问声好!”这首儿歌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但要告诉您的是,您这次穿越到的是唐朝,不好意思,这个时候棉花还没有传到中原来,棉衣和羽绒服更不可能穿上了。压岁钱呢?唐朝也没有这个风俗。放鞭炮?那更不可能了,当时火药虽然已经发明,但离走进人民群众生活还有段距离。
不过您也别急,既然到了唐朝,除夕夜肯定不能在家守着看春晚了,来大街上加入驱傩队伍吧。古人认为年是一种怪兽,过年本来就是为了驱除妖魔鬼怪、祈求吉祥平安,尤其平时城里要宵禁,难得除夕夜可以出来狂欢一把,就难怪大家不载歌载舞、欢呼笑闹了。
玩儿够了,您也该回家了,唐代的洛阳城虽然在当时是大城市,但也没路灯啊,所以平时只能靠星光走夜路,但除夕夜就不一样了。因为这个时候家家户户会在院里点火堆,当时这叫“庭燎”,火光会透过院墙和大门,把街道都照亮。
快到子时(23时到1时),您听到远处传来的爆竹声吗?当时火药虽已发明,但还没用到鞭炮上,所以大家放的都是爆竹,也就是把竹子投入到您家院子里的火堆里,听着竹节被火烧的时候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还会迸出来一阵阵金红色的小火花,是不是也增加了一些过年的气氛?
子时一到,街上钟鼓齐鸣,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得提醒您,该给长辈行礼了,一边行礼还要一边说“福延新日,庆寿无疆”“福庆初新,寿禄延长”这样的吉祥话,才不失礼。不过您别指望有压岁钱,红包也是没有的,因为唐朝没有这风俗啊。不过别失望,如果您要是变成个小孩子来唐朝过年,而且来到了个富户,家里长辈可能会给您金银铜钱,或者珠宝绸缎类的物品,取个吉利。
2 喝屠苏酒、挂幡祈福,吃“汤中牢丸”少不了
大年初一这天,唐朝叫元日,又叫元旦,不过这和咱们今天的元旦可不是一回事。早上您一醒来,看到枕边放了一件新衣服,摸上去虽然也怪厚实暖和,但这肯定不是棉衣,因为棉花直到宋朝末期才从西域传至中原,所以这件新衣服八成是羊皮做的。
到了屋外,除夕夜烧的大火堆也熄灭了,满地都是碎竹屑,不过院子里多了一些新东西——一根长竹竿上挑着一面寒风中飘着的长条形旗子。您仔细打量,这旗子是不是有点眼熟?是不是跟日本影视里的鲤鱼旗挺像的?您还真猜对了,日本人过男孩节升起的鲤鱼旗就是从我国传过去的。不过唐朝人大年初一在院子里悬挂这种幡子,是用来祈福的。
这个时候,已经有人在门口换桃符、贴门神和春联了。桃符就是桃树枝干削成的一对红色木片,挂在大门两边用来避邪,门神还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秦琼和敬德,现在有些农村还能见到。
贴完了春联,家人再互相拜拜年,终于要进入激动人心的环节——喝酒开吃!元日这天,喝的是过年专用酒屠苏酒,这种又叫“岁酒”的酒,其实是用大黄、白术、桔梗、桂辛等中药材混合制成的,据说喝了能避瘟疫,但就听这配方,想必味道谁喝谁知道吧。
大过年的,小孩子最喜欢的就是糖果了,不过唐朝时甘蔗制糖法传入中国不久,蔗糖还不普及,您吃的这是麦芽糖,叫胶牙饧。和洛阳渊源很深的白居易在《七年元日对酒》中提到“三杯蓝尾酒,一楪胶牙饧”,这蓝尾酒就是屠苏酒,胶牙饧是类似于灶糖的麦芽糖。
餐前甜点和酒都用过了,下来主角登场。一盘冒着热气的饺子来了,这一千多年前的饺子其实和现在的样子区别不大,但如果您要给别人说这是“饺子”,那估计大家会不明白,因为在当时饺子叫“汤中牢丸”。为啥叫“汤中牢丸”呢?很简单,因为当时还有油炸的牢丸、“笼上牢丸”等。
3 祭祖追远、走亲拜年,老洛阳人过年习俗不少
穿越回去,总是要回来的。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市著名民俗学家刘百灵拿出一本《洛阳市志》,翻开其中他主编的《民俗志》,向我们讲述了老洛阳人在春节都干点啥。
刘百灵说,咱们现在过的“年”,洛阳人俗称“年下”。在洛阳民间,春节期间要开展祭祖追远、守岁接年、走亲拜年、娱乐休闲等活动。
说到祭祖追远,一家人要在大年初一五更起,所有人穿戴新衣新帽,哪怕没有新衣,也要穿戴整齐,不穿破洞之服。家家先要在屋门外挂灯,洛阳老城多挂宫灯,县乡有挂马灯、玻璃罩灯或者煤油灯的,边远山村也有点松明者,名为天灯、神灯,取天地同辉之意。正堂的桌子上摆上祖先牌位,或者轴子(即把平时卷起的家堂轴子放开),设五谷、肉食和果品、面供,还有的人在墙壁正中挂上先人像,并配有“祖宗功德大,子孙孝思长”的颂联,横批是“慎终追远”。全家人则要沐手燃香焚帛,长辈致“吾祖贤德,润泽子孙”之类的颂词,然后按照长幼之序向先人行香叩拜。孟津农村,除在家中祭祖之外,天亮后还要到祖祠或宗族长者处再行叩拜祖先牌位之礼。嵩县、孟津、伊川诸县农村多在除夕之夜燃柏枝、鸣炮祭祀。
祭祖之后燃放鞭炮,全家喝“头脑汤”,即由切成方块的凉粉做成的汤,也叫粉汤。在洛阳郊区伊河岸边农村,初一五更家庭主妇不起床,男主人早起,所以初一早饭由男性掌灶,这是因为媳妇辛勤劳作一年,应该歇歇。
俗话说“大年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大年初一,现在家中拜年,晚辈向长辈行叩头礼,长辈发放“压岁钱”,栾川则称之为“压腰钱”,名曰“添岁”,最幼者和新媳妇得压岁钱最多。拜过家人后,还要到长辈那里去拜年,即便不熟之人,见面也要招呼一声。
到了大年初二,则要探亲拜节,尤其是新婚夫妻要探望娘舅,先男方后女方。到了大年初三初四,既是串亲之日,又是邻里相互宴请饮酒之日,称为“饮节酒”,这是处理邻里关系的重要方法。初五为“破五节”,俗称“破五送穷”。到了初六,店铺就要开始营业了。
如今初七这天,好多人会突然发现马上要上班了,再享受假日最后的惬意,但在古代这天可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日“人日”。“人日剪彩”还是唐代洛阳的重要活动呢!连武则天都要过的这个节究竟有啥说头?今后我们将一一为您道来。(洛阳日报首席记者 李砺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