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不断发展,社会制度不断完善,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news.lyd.com.cn/pic/003/002/715/00300271594_b03550e0.jpg)
姓名:陈建有(右)、孙秋云夫妇
年龄:八十一岁、七十五岁
职业:退休职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不断发展,社会制度不断完善,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对陈建有和老伴儿孙秋云来说,他们的养老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吃饭有保障、看病不困难、娱乐能满足上,而是希望带领更多老人有所学、有所乐。
一张老照片:对父母心存遗憾,他们若能活在当下该多幸福
79岁的孙秋云一直珍藏着一张照片,照片已经略微发黄,她会时不时拿出来瞧一瞧。照片是全家福,上面有她的父亲、母亲、弟弟及丈夫陈建有等人。
孙秋云珍藏的全家福(记者翻拍)
故事要从1964年说起,当时刚刚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力学专业毕业的陈建有被分配到解放军驻洛某部。“那时候的西工可不像现在这样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周边还有大片农田。”陈建有回忆道。后来,经热心人介绍,他结识了家乡姑娘孙秋云。
“我老家也是南阳的,1969年结婚后来到洛阳,今年是我到洛阳的第50个年头儿,也是我们老两口的金婚年。”看了看身旁的丈夫,孙秋云笑着说道。自从离开家乡,孙秋云就和她的父母聚少离多。“当年可不比现在,老人们在家就能方便地养老,那时完全要靠子女伺候,还好我弟弟留在了老家,能够照顾二老。”孙秋云说。
“早些年虽然单位的老人退休后工资、福利待遇还算有保障,但生活非常单调,社区服务几乎无从谈起。散步、聊天、带孙子,大家的生活基本上也就这样。”陈建有说。
每当看到这张全家福,孙秋云都会生出别样的情感。“当时陪父母的时间太少了,他们年轻时没少吃苦,老年生活也谈不上丰富,要是能活在当下该多幸福。”孙秋云感慨道。>>>>点击观看:陈建有、孙秋云夫妇寄语
一次小意外:医保为健康护航,在社区就能享受各种服务
今年春节刚过,孙秋云发生了一次小意外。
“当时我骑着自行车在周王城广场附近不慎摔倒了,摔倒后头有点儿晕,就瘫坐在地上没有起来。”孙秋云说。周围的人看到这一情况后非常热心,有人赶紧拨打120呼叫救护车,有人怕她在地上着凉,将自己的棉衣脱下搭在她身上。
到医院后,医生对她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当时我其实在犯嘀咕,心想这可要花不少钱。后来医生可能看出了我的担心,告诉我医保可以报销,让我不要担心费用问题。”孙秋云说。好在经过检查后,除了胳膊需要固定一下,其他并无大碍。
陈建有表示,他们老两口身体比较好,平时又注意保养,所以不常去医院,可对身边不少老朋友来说,医保报销范围的不断扩大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早些年一场大病就会致贫,现在保障越来越好了。”陈建有说。
医保为老人们构筑了健康防线,社区则成为老人们养老的基石。在两位老人居住的014中心社区里,有一栋漂亮的小楼,这里就是该社区的活动中心,乒乓球、台球、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基础的健康服务。“电话费、燃气费等也可以在这里代缴,替老人们解除了来回奔波和不会网上支付的烦恼。”陈建有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