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阳光体育,快乐足球”为理念的校园足球活动在我市正式启动已有4年多,作为扩大我市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根基的基础性工程,该项活动收效如何?近日出台的《洛阳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简称“足改方案”),会对其产生哪些影响?
以“阳光体育,快乐足球”为理念的校园足球活动在我市正式启动已有4年多,作为扩大我市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根基的基础性工程,该项活动收效如何?近日出台的《洛阳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简称“足改方案”),会对其产生哪些影响?
1 爱好踢球的他们收获不少
临近寒假,唐宫西路小学三年级学生高奕仍和往常一样,每天在父亲高强的陪伴下到距家3公里的训练场进行足球训练。高强告诉记者,儿子从小爱动,上小学一年级时,学校正全力推进校园足球活动,于是他就给儿子报了名,定时参加训练和比赛。两年来,孩子的身体越来越好,文化课成绩在班里也一直都排在前几名。
8岁的吕益达在洛龙区第九小学上三年级,踢足球已经两年多。父亲吕光洛表示,踢球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具有积极作用,儿子从原先孤僻、内向、胆小变得阳光开朗,让全家人很欣慰。
类似高奕和吕益达这样的例子在我市不胜枚举,这些孩子都受益于我市2013年启动的校园足球活动。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到足球带来的快乐。
2 让更多孩子享受足球的快乐
市校园足球办公室主任陈刚介绍,4年多来,我市以普及和提高水平为主要内容,推动校园足球活动发展。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由之前的24所,发展到现在的150余所,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有2个。
未来,我市在上述领域还有大动作。根据足改方案,我市把校园足球作为扩大我市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根基的基础性工程,到2020年我市足球特色学校数量有望增至200所,逐步形成因材施教的青少年足球教学体系。今后,我市将对基础较好、积极性高的中小学重点加大扶持和政府资金支持力度,让校园足球活动惠及更多孩子。
从事训练工作20多年的西工区第二实验小学足球总教练陈闯表示,校园足球的核心价值是“足球育人”,是面向全体学生推广的,全面追求学生的体能发展、知识掌握、技能习得、人格完善、体育意识与精神的养成,其重心在于普及。
3 给有特长的孩子插上追梦的翅膀
高强说,孩子喜欢足球而且表现出了此方面的特长,如何打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让他们学习、踢球两不误,这不光是家长需要思考的,也是社会各方需要关注的。
针对这个问题,陈闯说,畅通足球苗子的上升通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少数天赋好且喜欢足球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接受了足球熏陶,需要在中学阶段进行接力培养,这要求中学不仅能提供文化课这份主菜,还能提供足球教育这份“甜点”,让孩子们的兴趣得以延续、足球水平得以提升。这里涉及师资、办校理念和政策扶持等多方面问题。
对此,足改方案明确指出:未来我市将着力促进文化学习与足球技能共同发展,改革足球特长生考试招生政策。
加强足球特长生文化课教学管理,激励学生长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制定足球特长生升学制度,增加足球特长生招生名额,制定具体措施允许足球特长生在升学录取时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流动,解除家长和足球特长生的后顾之忧,为我市足球特长生设立持续发展的通道。
扩充师资队伍,加大足球师资培训力度。通过指导培训、推荐交流、业务研讨、外访观摩等多种方式,提高现有足球教师、教练员和裁判员的业务水平。研究制定特殊人才引进、招录政策。有关部门将从招聘教师和教练员岗位中划拨出一定比例的指标用以单独招聘足球运动员或足球专业大学毕业生,来进一步充实我市的足球专业师资力量。(洛阳日报记者 孟山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