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耿况病故,按规定他的儿子耿国可以继承父亲的爵位,但耿国认为父亲在世时最喜欢的是小儿子耿霸,就坚决要求将爵位让给小弟。
很多事情等要做时,往往已经晚了,典故“晏开之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耿况病故,按规定他的儿子耿国可以继承父亲的爵位,但耿国认为父亲在世时最喜欢的是小儿子耿霸,就坚决要求将爵位让给小弟。光武帝刘秀对他的举动十分赞赏,便征召他为五官中郎将。
那时,匈奴单于诚恳上书汉王朝称臣,并保证协助汉王朝抵御乌桓、鲜卑的入侵,光武帝便在朝堂上让众臣讨论此事。大家认为匈奴人反复无常,不能答应。唯独耿国有不同意见,他说:“西汉宣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称臣,先帝特地派两千骑兵远道迎接。臣以为,现在我们应该效仿先帝的做法接纳他们,同时命令他们东御鲜卑、北拒乌桓,使我国边境不再出现紧急情况。”
将先人的正确做法用在今日,并不是守旧,而是耿国全面看待一件事情后给出的意见。可见做事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应该从长远考虑。耿国的这个想法,最终被光武帝采纳。自此,北部边境问题比以前少多了。
典故“晏开之警”,出自《后汉书·耿国传》:“令东扞鲜卑,北拒匈奴,率厉四夷,完复边郡,使塞下无晏开之警。”“晏”是晚的意思,“晏开之警”比喻有情况再开门就晚了。耿国的态度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意味,不仅使他的弟弟在朝中有了职位,自己也受到了赏识。(记者 寇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