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荟萃河洛地,共话文旅新未来。20日,作为“2025微博旅游之夜”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2025微博旅游峰会”在我市举行。
群英荟萃河洛地,共话文旅新未来。20日,作为“2025微博旅游之夜”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2025微博旅游峰会”在我市举行。知名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以及文旅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聚焦文物活化利用、文旅深度融合、保持文旅“长红”等议题,通过主旨演讲与圆桌论坛等形式展开深度对话,分享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共同擘画文旅融合创新蓝图。活动期间,本报记者直击现场,对话部分与会嘉宾,倾听真知灼见,为洛阳文旅高质量发展汇聚智慧动能。
活化利用既要“可触可感”,也需“守根守魂”
峰会现场,“文化瑰宝的保护、传承与传播”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焦点。在圆桌论坛环节,专家学者不仅分享了各自经验,还结合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发展建议。
文物保护是文物活化利用前提。龙门石窟研究院副院长陈建平现场分享了石窟寺保护的“龙门经验”。他介绍,龙门石窟按照“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并重”的理念,通过建设区域性保护研究基地、联合高校科研攻关、开展“数字龙门”工程建立永久数字档案,实现石窟考古保护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为后续活化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洛阳拥有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隋唐洛阳城、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城等众多顶级文化IP,如何让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特别是吸引年轻一代深度参与,是亟待破解的课题。
大同市文旅局局长安玉坤介绍了“让文化听得到、看得到、摸得到、感受得到”的“大同思路”——通过学术研究、全球文化交流、城市推介打响知名度,开发爆款文创活化文化符号,推动非遗产品市场化,打造实景演艺讲述城市故事,实现文化价值的深层次传递。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底蕴极其深厚。在追求传播效果和吸引流量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文化内涵被稀释、历史被过度娱乐化解读,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百家讲坛》主讲人、文化学者魏新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传播形式可创新,但内容需坚守文化高度,警惕为讨好年轻人而滑向过度娱乐化、轻浮化,“文物活化利用要以文物保护为本,科技文创为用,以内容挖掘为魂。唯有夯实根基、创新表达、深挖价值,方能在流量时代实现文物活化的行稳致远。”魏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