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学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技能人才,发放最高4000元/月租房补贴、最高100万元购房补贴……近日,洛阳人才住房补贴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开启线上申请报名,以真金白银托举人才安居,彰显今日洛阳的“青年友好”。
面向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学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技能人才,发放最高4000元/月租房补贴、最高100万元购房补贴……近日,洛阳人才住房补贴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开启线上申请报名,以真金白银托举人才安居,彰显今日洛阳的“青年友好”。时值高校毕业季,面对超1200万人的毕业生规模,这样的投入与诚意,也是一座城市促就业、聚人才的应有姿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聚力投资于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既关乎民生幸福,也是在为未来储备发展潜力。更何况,“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在经济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年轻人始终承载着希望、代表着未来。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加之当下年轻人的就业重心普遍“下沉”,这为我们引进优秀人才、留下驻洛高校毕业生提供了难得机遇。
促就业、引人才,何以“青年友好”?总体讲,至少要做好“服务”与“挖潜”两篇文章。
先说服务。近日,市委书记江凌率队到上海市考察学习,其间考察了闵行区华润有巢公寓社区,探寻城市如何“更好满足新就业群体、青年人才安居需求”。去年以来,洛阳人才集团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同样建设了一批人才公寓、摩铁备考公寓等青年安居项目。竭力解决青年人才“住”的问题,就是做好就业服务的体现。心动才行动,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洛就业创业,必须精准精细地做好就业指导、求职招聘、帮扶援助等工作,城市更有温度,“双向奔赴”才更有速度。
再说挖潜。前不久,市委提出“千方百计增加青年友好型就业岗位”。日前召开的全市高质量发展专题会,又提出“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字里行间,指向的都是做大增量、深度挖潜。当前,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快速成长壮大,打开了就业新空间。推动城市与人才“供需适配”,归根结底还是要创造更多年轻人青睐的就业岗位,还是要发展吻合年轻人就业需求的新产业新业态。具体到洛阳,就是要坚定发展“四新一装备”等风口产业,让广大青年在洛阳找到奋斗的新机遇新舞台。
青年聚则洛阳兴。让更多青年人才聚在洛阳、共创未来,事关当下“城长”,更关乎长远兴衰。从这个角度讲,“青年友好”促就业、聚人才,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洛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