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中讲了孔子逸马的故事,说孔子行游,半路上马跑了,还吃了农夫的庄稼。农夫很生气,把马拴起来,不让走了。
《淮南子》中讲了孔子逸马的故事,说孔子行游,半路上马跑了,还吃了农夫的庄稼。农夫很生气,把马拴起来,不让走了。
孔子于是派最善于外交、能说会道的学生子贡去讨马,可子贡费尽口舌讲了各种大道理,那个农夫就是不听。
孔子意识到自己派错了人,用别人听不进去的话去劝说,就好比准备三牲大礼给野兽享用,演奏高雅的《九韶》让飞鸟欣赏,都是白费力气,于是改派马夫去要马。
马夫一见农夫,开口就盛赞对方富有:“您的农田真是大无边,往东能到东海,向西能到西海,我们的马跑了,不吃您的庄稼,还能吃谁的呢?”
那农夫一听,嗬!这回来了个会说话的,他心花怒放,当即解开缰绳,把马还给马夫。
《资治通鉴》里另有一个丢马的故事,也很有趣。
公元759年秋末冬初,史思明率叛军进入洛阳,发现城中已空,害怕唐将李光弼抄后路,所以不敢入宫。几天后,他引兵攻河阳。
当时,史思明有好马一千多匹,每天派人将马带出去,在黄河南岸的沙洲上洗浴,往复不停,以向唐军炫耀:“看呀看呀,我们战马多多!”
在冷兵器时代,战马可以说是第一战略资源。这么多好马在眼前晃,李光弼可不能光看热闹。他下令把军中的母马都挑出来,共有五百匹,把马驹都圈在城内。等史思明的千余匹好马再次出现在水边,他就下令把母马全放出去。母马一时嘶鸣不已,史思明的战马听见这声音,纷纷游过黄河来追赶母马,结果被李光弼的士卒全部赶入城中。孔子的马丢了,找个嘴甜的,还能要回去;史思明这千余匹好马,那是说啥都要不回去了。(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杨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