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洛阳既是十三朝古都,也是“东方博物馆之都”,整个城市犹如一座开放的博物馆,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洛阳人闲来逛博物馆,犹如早上喝汤一般日常。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洛阳既是十三朝古都,也是“东方博物馆之都”,整个城市犹如一座开放的博物馆,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洛阳人闲来逛博物馆,犹如早上喝汤一般日常。
在本地百余家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中,临近洛邑古城的洛阳民俗博物馆、洛阳万里茶道博物馆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本地人和外地游客都爱光顾。
这两家博物馆,分别依托清代的潞泽会馆、山陕会馆改建而成。旧时,潞泽会馆位居洛阳老城东边,俗称“东会馆”;山陕会馆位于老城西边,俗称“西会馆”。
中国各地的会馆大都始建于明初,盛于清,衰于民国。潞泽会馆和山陕会馆兴建于清代,是山西、陕西两地客商在洛阳筹资建造的,其大致功用是联络乡情、酬神自娱、聚会议事或与官府沟通交涉等,堪称秦晋商人的“驻洛办事处”。
宋人李格非有云:“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严阻,当秦陇之襟喉,而魏赵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古时的洛阳,曾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又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南达江淮,北抵幽燕,东连齐鲁,西通关中,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明清时期,茶叶贸易兴盛,万里茶道兴起。大批秦晋商人南来北往,贩运茶叶、布帛及食盐、木材等大宗货物。《东都山陕西会馆碑记》载:“东都(洛阳)四达之府,西接崤函,北望太行,为秦晋门户。”作为万里茶道水陆转运的核心集散地,当时的洛阳商业繁荣,客商云集,城里城外皆有会馆。
在时代发展和城镇变迁过程中,这些会馆或毁于岁月风雨,或湮没于历史风尘,所幸仍有一些屹立不倒。洛阳潞泽会馆、山陕会馆规模宏大,巍峨壮观,其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彰显着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民俗信仰的魅力,既是研究洛阳人文地理、水陆交通、经贸往来、民俗民风、建筑艺术的“活字典”,也是中国人“和谐互助,爱乡爱国”传统价值观的外在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