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189年董卓之乱到公元279年西晋发动灭吴战争并灭吴的90年间,帝都洛阳经过了毁灭与重建,国家经过了分裂到逐步统一。这90年,是汉魏洛阳故城史上一个特殊时期。
从公元189年董卓之乱到公元279年西晋发动灭吴战争并灭吴的90年间,帝都洛阳经过了毁灭与重建,国家经过了分裂到逐步统一。这90年,是汉魏洛阳故城史上一个特殊时期。
东汉帝都成焦土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死,留下两个儿子,即13岁的刘辩和8岁的刘协。何皇后立太子刘辩为帝,是为少帝。何皇后被尊为太后,临朝称制,其兄大将军何进摄政。
少帝登基后,何进图谋杀掉全部宦官,就愚蠢地招军阀董卓前来协助。于是,一代妖孽董卓登上历史舞台。董卓是陇西临洮(今甘肃临洮县)的一个匪首,竟被汉桓帝任命为羽林郎,统管陇西一支700人的羽林军。汉灵帝时,黄巾起义爆发,董卓被封为并州牧、台乡侯。汉灵帝死,董卓随即率领自己所属部队到达今山西南部,以观时变。
接到何进要求他进京的密旨后,董卓率3000铁骑南下。不料,何进的计谋败露,宦官首领张让挟持了何太后,招何进进宫将其诛杀。何进的同谋者、司隶校尉(中央直辖区最高军政长官)袁绍、虎贲中郎将袁术率军攻破南宫,放火焚之。然后,攻破北宫,宦官抵抗失败,被诛殆尽。少帝刘辩和其弟刘协半夜出逃至黄河渡口。
董卓的铁骑渡过黄河,正遇到少帝刘辩和其弟刘协。董卓把少帝奉迎至皇宫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收编了何进的部队。挑拨执金吾(洛阳卫戍部队首领)丁原手下的大将吕布,杀死丁原,接收全部京城防卫部队。然后,废黜和诛杀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董卓并自任太尉领前将军事,更封为郿侯,进位相国。又逼走袁绍等人,独揽军政大权,全面控制了中央政府。
为了敛取财物,董卓废除了国家法定货币五铢钱,而铸造劣质的小钱。铸钱需要铜,他竟然把灵台上的地动仪、浑天仪投入了炼铜炉中,这两个仪器是东汉中期天文学家张衡发明的。洛阳城中,贵族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殷积。董卓命令他的部队挨门抢劫,奸淫妇女,美其名曰“搜牢”。他又公开挖掘皇陵,掠取财物。董卓居于北宫,奸淫公主和宫人。他虐刑滥罚,任意杀人。洛阳城进入空前恐怖时代。
董卓的倒行逆施终于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怒与反抗。当年底,担任骑都尉的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出洛阳,组织义兵,联络各州郡,起兵讨贼。联军推举袁绍为盟主,兵锋直指洛阳。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洛阳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在漫天大雪中,被多方义军逼得无路可走的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为了防止官员和民众逃回故都洛阳,董卓将整个洛阳城以及附近200里内的宫殿、宗庙、府库、民房等大批建筑物全部焚火烧毁。昔日兴盛繁华的洛阳城,瞬时之间变成一片废墟,凄凉惨景令人顿首痛惜。200余万洛阳及周边的民众在兵士的驱赶下往西而行,风雪之中留下了一具具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达长安时,西迁民众死亡过半。装车西运的图书典籍,作了军士的烤火之物而化为灰烬。
董卓西迁之时,曹操劝袁绍西击,袁绍不听,曹操带领自己的义兵追击被击败,联军自行瓦解。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董卓的亲信吕布和司徒王允发动政变,诛杀了董卓。不久,董卓的部卒攻陷长安,杀王允。这时全国陷入军阀混战之中,东汉帝国名存实亡。
曹魏定都洛阳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其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出生于洛阳,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20岁的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负责洛阳治安的官员)。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大破颍川黄巾军。董卓之乱后,曹操逃到陈留(今开封市南),组织起一支数千人的军队,联合各州郡,讨伐董卓。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击败青州黄巾军,获降卒30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七月,汉献帝终于回到洛阳,洛阳经董卓之乱,已是一片废墟。百官没有地方居住,“披荆棘,依丘墙间”,洛阳也没有粮食,大批官员饿死。曹操亲至洛阳朝见献帝,献帝听其建议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
从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起,曹操开始了他翦灭群雄,统一北方的战争。3年后的官渡之战,曹操击溃了最大敌人袁绍。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六月,曹操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丞相,这时他已实现了北方的基本统一。当年秋天,曹操进军南征,收复荆州后,在赤壁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曹军大败,遂撤军北还。此后,孙权巩固了东吴地区,刘备夺取荆州后又进兵入川,占领蜀地。“天下三分”的局面初步形成。
曹操先后被封为魏公、魏王,为了经营河洛,他亲自担任了司隶校尉暨河南尹,即洛阳及其周边地区的地方军政长官。他对洛阳进行了局部恢复重建,在该地区进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底,东吴大将吕蒙乘蜀将关羽伐曹之时,夺取荆州。关羽撤兵,路上被擒杀。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孙权遣使至洛阳,献关羽首级,曹操礼葬于洛阳城南。当月,曹操病逝在洛阳,曹操次子曹丕袭其官爵。
这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是为魏文帝,改元黄初,建都洛阳。此后,刘备称帝于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孙权称帝于建业(今南京),国号吴。历史进入三国时代。
重建洛阳城
曹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魏文帝曹丕去世,太子曹叡即位,是为魏明帝,明帝在位13年。文帝、明帝在位时期,重建了洛阳城,大力发展经济,不到20年里,洛阳又重现了繁荣景象。
曹魏都城是在东汉洛阳城的废墟上重建起来的,其规模大小与前者基本相同。曹操重点修建了北宫,魏文帝曹丕初居于北宫,对洛阳城进行逐步重建,魏明帝则进行了大规模重建。明帝在南宫建起太极、昭阳诸殿,建设了凌霄观、昌都观及凌云台等一批台观。《洛阳宫殿簿》说,凌云台结构最为精巧,上壁方十三丈,高九尺;楼方四丈,高五尺;楼离地十三丈五尺七寸五分。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但因重心掌握得当,终无倾倒。
魏明帝修建了大型皇家园林芳林园。园内遍植花木,育养各种禽兽,完全是自然山水园林风姿。明帝去世,曹芳即位后,避其名讳,改名华林园。
为了防卫需要,明帝在城北部修筑了金墉城。经实测,该城南北约1080米,东西250米,由南北三个相连的小城组成,平面呈“目”字形,各有门道相通。最北面的小城傍依邙山,地势高亢,面积较大,如今,四面的墙垣依然屹立于地面之上。金墉城内有不少宫殿建筑,如光极殿、百尺楼,“重楼飞阁,遍城上下,从地望之有如云也”。考古人员在城内发现20多座夯土台基,还有砖地台基面,应是宫殿的遗存。
洛阳的太学、灵台等文化建筑得以重建,洛阳又出现了琅琅书声。从曹操开始,曹魏帝王均博学多才,唯才是举,因此一大批精英人才会聚于洛阳,例如发明家马钧完成了龙骨水车等一大批发明创造。
曹魏权归司马氏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35岁的魏明帝曹叡英年早逝,9岁的太子曹芳即位,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明帝被葬于洛阳之南,名高平陵。
曹爽是曹操的侄孙,他无勇无谋。司马懿是温县豪族出身,老奸巨滑,长期装病,伺机制服曹爽,夺取最高权力。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少帝曹芳谒魏明帝高平陵,曹爽兄弟皆随行。司马懿率其兵马,关闭各城门发动政变。曹爽不听部下的劝告,归罪请死。曹爽兄弟及党羽全被处决,并夷三族。司马懿控制了曹魏政权。
高平陵政变两年后,司马懿死,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也都相继把持着军政大权。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十月,司马师废黜曹芳,立曹丕的孙子、高贵乡公曹髦为魏帝。
次年,司马师死,司马昭任大将军后,大肆诛杀曹氏家族成员。曹髦愤怒地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夏,不甘亡国的曹髦率领300将士向司马昭发起进攻。司马昭集团早有准备,曹髦被司马昭指使的凶手成济杀死,年仅20岁。
司马昭尽管杀了曹髦,感到改朝换代的时机还未成熟,便立曹操的孙子曹奂为帝,是为魏元帝。司马昭为了篡权,开始了新一轮的政治大清洗,杀掉了嵇康、吕安等一批名士。
将众多名士收拾以后,司马昭篡权的目标指日可待。为了威服天下,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命钟会、邓艾伐蜀,大军迅速攻入西川。蜀汉后主刘禅献城而降,被迁至洛阳。蜀汉享国43年,共历2帝。
司马昭进位为晋王,封邑增加到20郡。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昭死,其子司马炎废黜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建立晋王朝,史称西晋。享国46年的曹魏灭亡,计5帝。
司马炎篡位后,魏、蜀、吴三国仅剩吴国。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司马炎发动灭吴战争,次年初,吴亡。吴国计4帝,享国51年。吴国灭亡,标志着三国历史结束,司马氏成为三国历史上最大的赢家。(郑贞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