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的洛阳人来说,上元节不仅是一个非常盛大的节日,也是一年中难得的狂欢时刻。今天,让我们从史料记载中撩开历史纱幕的一角,窥探不同时期的洛阳人在上元节期间如何“花式”闹元宵。
人潮涌动(资料图片)
对古代的洛阳人来说,上元节不仅是一个非常盛大的节日,也是一年中难得的狂欢时刻。今天,让我们从史料记载中撩开历史纱幕的一角,窥探不同时期的洛阳人在上元节期间如何“花式”闹元宵。
关键词 解禁
古代中国有宵禁制度。最早记载宵禁的是《周礼·秋官·司寇》:“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御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宵禁令的实行,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维持治安,防止盗窃、失火等。
汉代,掌管宵禁的人员叫执金吾,这个官职权力较大,担负京城内的巡察、禁暴、督监等任务。《后汉书·本纪·皇后纪上》记载,汉光武帝刘秀曾说过:“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意思是当官就要当执金吾,娶妻就要娶阴丽华(刘秀的正妻),体现了执金吾当时的权力和地位。
古代的宵禁制度十分严格,但也有例外和变通,上元节就是其中一个。
从汉代起,平时严格“禁民夜行”的规定在上元节时会变得宽松。执金吾在正月十五夜,可破例弛禁“放夜”,允许一些官方和民间的习俗活动进行。
到了隋唐时期,上元节解除宵禁得到进一步发展。唐代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中描述了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上元夜洛阳城的场景:“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人们尽情观赏树枝上挂的彩灯,一边行走一边唱着歌,“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希望在这个解除宵禁的夜晚,时光能流逝得慢一些。
此后历代,上元节解除宵禁几乎成了惯例。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正月,宋太宗宣布进一步开宵禁:“上元夜任诸寺及坊市各点影灯,金吾不用禁夜。”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朝廷下令:“自正月十一日为始,其赐元宵节假十日,百官朝参不奏事,听军民张灯饮酒为乐,弛夜禁,著为令。”
…………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上元节“金吾不禁夜”,就是百姓最大的节日“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