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吃过午饭不久,家在伊滨区梁村社区的梁会峰准备出门上班,15分钟的车程,他足足预留了一个小时。虽然他的上班时间是每天下午两点,但提前到岗的习惯,他每天都雷打不动地坚持着。
21日吃过午饭不久,家在伊滨区梁村社区的梁会峰准备出门上班,15分钟的车程,他足足预留了一个小时。虽然他的上班时间是每天下午两点,但提前到岗的习惯,他每天都雷打不动地坚持着。
“咱的身体不如别人,就第一个去,把能做的多做点儿。”梁会峰今年45岁,在20多年前的一场机械事故中失去了左臂,经过短暂的沉沦后,他立志要用一只手撑起向上的人生。
工作中,他是硬核“独臂哥”
徒手搬运50斤一袋的面粉,一天下来搬运五六十袋,这对健康人来说都并非易事,但这是“独臂哥”梁会峰的日常。
“我每天提前来,先把面粉装车搬运到生产车间。”梁会峰一边说着,一边卖力地将一袋袋面粉装车。
一个多月前,梁会峰成为伊滨区一家食材配送中心的面点师,他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在工作中处处透着不服输的干劲儿。
倒面粉、加水、检查发酵状态、将托盘放上架子……每一个工作步骤,梁会峰都完成得认真且顺畅,有时甚至让人忘了他左侧空荡荡的衣袖。
“其实很多活儿,他完全不用干。”梁会峰的同事悄悄告诉记者,面点生产线每天至少要生产数万个馒头,梁会峰的本职工作只是将空托盘放在馒头机上,但他在干完自己的活儿后“闲不住一点儿”,总是给还没忙完的同事帮忙,“大家都很感动”。
反观,若在梁会峰抬举重物的时候,有人想来帮一把,梁会峰大概率会后撤一步:“不用不用,我自己弄都中。”
梁会峰说,在失去左臂后的这20多年里,他一直到处打工,但无论在哪儿干,他给自己定下的“铁规”是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拖团队后腿,能多干绝不偷懒少干,“无论别人有没有看到,人都得先对得起自己”。
生活中,硬核背后也有伤痛
梁会峰的妻子有下肢残疾,2011年两人在工作中相识、相知、相爱,2014年步入婚姻生活。
“他呀!有很多话自己是不会说的。”梁会峰的妻子说,在厂里,丈夫每天要累计搬运两三吨重的面粉,外人看起来轻而易举,实际上背后承受了多少,只有他自己知道,“有时他下班回来,胳膊关节处都是肿的,炒菜都抬不起手,我给他买了止疼膏”。
站在妻子的立场,她明白丈夫勤恳工作,为家庭承担经济重担的付出,也心疼丈夫哪怕再苦再累,从不向任何人吐露脆弱的那份坚持。
“最初他吸引我的,就是他的责任心。”梁会峰的妻子说,她认识梁会峰以来,不单是现在这份工作,梁会峰对于所有交给他的工作都是兢兢业业,乐于“吃亏”,“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觉得很多时候,他做得比健康人还多、还好”。
听到妻子的话,梁会峰连连摆手,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在他看来,他是20多年前在鬼门关走过一遭的人,“重生”后的他除了更加努力地生活,没有其他选择,而他最大的幸福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得更好。
“重生”后,他更加珍惜平凡的日子
回首这一路,梁会峰坦言,他刚失去一条手臂时,有过一段自暴自弃的日子。
“那一两年,我无法接受从健康人突然变成残疾人的现实,面对不了自己,也面对不了社会。”梁会峰回忆,那时,他每天浑浑噩噩地待在家里,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见人,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才一步步走出泥淖。这些年,他先后在铸铁厂、化工厂等打过工,无论境遇如何变迁,他每天都心存感恩,更加努力地生活。
记者从伊滨区了解到,目前,梁会峰所在的食材配送中心,负责伊滨区20多所学校食堂的馒头供应。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给孩子们做馒头对我来说是天大的事,不认真会中?”梁会峰说,未来,他希望成为一名社会志愿服务工作者,以回报这一路走来,社会各界给予他的善意和帮助。(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王若馨 通讯员 贾莎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