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一定重视房颤,按时吃药。”近日,72岁的张女士出院时郑重地向医生保证。经历了六次深夜就诊后,她终于开始重视房颤治疗……
“这次我一定重视房颤,按时吃药。”近日,72岁的张女士出院时郑重地向医生保证。经历了六次深夜就诊后,她终于开始重视房颤治疗……
9月是房颤知晓月,健康推荐人——市东方人民医院(河科大三附院)心内科一病区主任齐飞提醒,要重视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规范治疗房颤。
六次深夜就诊 都跟房颤有关
张女士第一次感觉心脏不舒服是在两年前。当时的一个深夜,她突然觉得心慌难受。“我自己摸了摸脉搏,乱得很,赶紧让老伴儿打120。”张女士说,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她有房颤,用药治疗后,心率很快恢复正常,她住了几天院便回家了。
“当时医生让我按时用药,但因为后来没再犯病,我就把药停了。”张女士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心脏都没有不舒服。但在去年年底的一个深夜,那种熟悉的心慌、不适感又出现了。当时儿子开车把我送到医院,一检查又是房颤,用药后很快就好了。”
出院后,因为嫌麻烦,张女士吃了一周药就没再吃了。“本来房颤只是偶尔发作,但这半年发作的频率高了,每次持续的时间也明显变长了。”张女士说,这次房颤持续的时间较长,导致她心脏内形成了血栓,经过两周左右的抗凝治疗才康复。去年至今,她六次深夜就诊都跟房颤有关。
房颤不发作不用吃药?这是认识误区
齐飞说,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脏快速、不规则地跳动。房颤最常见的危害就是脑卒中,从相关会诊数据来看,神经内科接诊的脑卒中患者中,约20%的患者是心源性卒中。
“房颤是一种慢性疾病,常合并有其他疾病或危险因素,需要综合管理、定期复查。”齐飞说,永久性房颤患者首先要进行长期的抗凝治疗,尽量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其次要控制心率,避免心率过快。如果药物控制效果不佳,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最后,要定期复查。因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即使通过治疗恢复了正常心律,但随着年龄增长,心肌细胞老化,还可能再次发病,所以要重视定期复查。
“和张女士一样,不少患者认为房颤不发作时不用吃药治疗,这其实是一个误区。”齐飞说,房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主要是因为没有症状的房颤患者也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即使没有症状的患者,也不能忽视中风的预防。
留意这些症状 及早发现房颤
齐飞介绍,一般来说,只要房颤患者超过60岁,有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疾病、心衰、中风史中的任何一项,即使没有明显的栓塞症状,也建议通过长期抗凝治疗预防中风发生。
“房颤的诊断很简单,发作时通过做心电图就可以明确诊断。”齐飞说,阵发性房颤患者比较难确诊,是因为有些患者的发作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当其赶到医院做心电图时,心律可能已经恢复正常,无法揪出房颤这一“真凶”。
齐飞提醒,如果出现阵发性的心慌、胸闷等症状,摸脉搏感觉心跳不规律,一定要警惕房颤,要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发作时间较短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可以通过佩戴48小时或3至5天的动态心电图明确病因。(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程芳菲 通讯员 尤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