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最近热映的电影《隐入尘烟》,主人公守望沙丘的画面,使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位中年人也曾站在类似的沙丘上,他披着一件黑色外套,双手叉腰,脸上带着微笑。生命最后时刻,他唯一的要求是“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他就是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焦裕禄书记。
看了最近热映的电影《隐入尘烟》,主人公守望沙丘的画面,使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位中年人也曾站在类似的沙丘上,他披着一件黑色外套,双手叉腰,脸上带着微笑。生命最后时刻,他唯一的要求是“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他就是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焦裕禄书记。
焦裕禄书记一生都在为党分忧,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深的缅怀是践行,以实际行动践行焦裕禄精神是当代青年走好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法宝。
艰苦奋斗守初心,迎难而上践使命。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度过了九年时光,研制出新中国首台直径2.5米双筒提升机,是筹建洛矿的“开厂元勋”。当时面临设备不全、技术不足、经验为零的问题,他的办法是一件破棉衣、一张白木桌、一条光凳子,其中这个大板凳被当成“床”陪他度过了50多天。他在胃病发作时,工人们恳求他坐在凳子上休息,他说:“我顶得住。屁股和板凳结合得多了,腿就会软,人就会懒,就会和工人疏远了。”焦裕禄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同样展现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主动请缨到贫困村工作,堪称当代焦裕禄。数百万名驻村第一书记或扶贫干部,像黄文秀一样被焦裕禄精神激励着,使他们都在脱贫的战场上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科学求实谋发展,无私奉献忠职守。1954年8月,洛矿决定选派焦裕禄去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当时焦裕禄只有小学文化,学习非常吃力,但他勤奋刻苦、争分夺秒,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上。学习是进步的阶梯,他正是有了这段“科学求实”的时期,才有了日后治理兰考“三害”的科学办法。焦裕禄再回洛矿工作时,总是没日没夜地抢工期、赶进度、保质量。他患有严重的肝病和胃病,组织上让他病休住院,但他心里牵挂着厂子的事,总是跑到厂里忙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只恨自己的能力太小,为党工作得太少。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焦裕禄“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全国大量医护人员、青年志愿者们无私逆行,挺身奉献。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不分昼夜,忠于职守,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还有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不断的在治疗药物、疫苗研发等方向取得重大成果,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伟大的焦裕禄精神坚定了我们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决心,支撑着中华民族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
走在焦裕禄大道上,望着焦裕禄铜像,时常在想是什么让焦裕禄书记病魔缠身、困难重重,却依然能够斗志昂扬、豪情万丈?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是“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是“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道德情操。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禄精神永远不会隐入尘烟,它早已跨越时空,镌刻在新时代青年人的心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必将担负着新时代的使命,心向祖国复兴伟业,努力践行焦裕禄精神勇毅前行、奉献青春,创造精彩人生,不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河南中医药大学 谷军星)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