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连着千家万户,牵动着民生冷暖。社区建得怎么样、设施是否完善、服务是否周全,不仅事关城市的吸引力与亲和力,也关系着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志愿红”助力文化进社区活动开展
推进公共服务进社区,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
从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到孩子入托上学、青年就业、老人养老,社区充满着“人情味”“烟火气”,是承载着万家忧乐的幸福家园,也是直接牵动着民生冷暖的核心阵地。
近年,我市始终将社区作为城市提质的“主战场”,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社区倾斜,从洛龙区明确社区服务“4+1”标准,推动体育、文化、养老等服务进驻社区;到涧西区利用城市绿地、盘活社区闲置用房,用一个个社区健身中心、一座座社区体育公园,蓄力拉动群众幸福感;再到伊滨区通过“社区能人库”、乡村(社区)文化合作社等平台积极对接专业资源,让“体育名师”“健身达人”“文化名人”带动更多居民玩得专业、玩得开心……这些探索实践,赋能公共服务,打通了便民利民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文化进社区课程种类丰富
在推进文化进社区、体育进社区、养老服务进社区等重点民生工程的同时,我市还坚持以“微改造”促进“精提升”,用“绣花功夫”实现“常态长效”。按照计划,下一步,我市还将高质量对标对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标准,聚焦群众需求,以“片区、社区、居民小区”为单位,优化服务设施布局,继续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不断提升社区服务针对性实效性,让更多群众“不出社区、把事办成”,让更多群众拥有满满的幸福感。(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王若馨 通讯员 马秦明 文/图/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