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西区有不少以隋唐西苑内离宫亭观、池渠风景命名的道路,其中景华路的名字便源自隋代西苑景华宫。景华路西起武汉路,东经太原路,折向东南方向与延安路相接,是贯通涧西诸厂生活区和广州市场、上海市场商业中心的交通干道之一,于1956年至1957年陆续建成。
景华路附近的广州市场
涧西区有不少以隋唐西苑内离宫亭观、池渠风景命名的道路,其中景华路的名字便源自隋代西苑景华宫。景华路西起武汉路,东经太原路,折向东南方向与延安路相接,是贯通涧西诸厂生活区和广州市场、上海市场商业中心的交通干道之一,于1956年至1957年陆续建成。
“景华”二字,有景致华美之意。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王朝在洛阳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东都活动,新都的营建包括了三项工程,即建造东都城、开凿大运河和修建皇家禁苑西苑。作为西苑的一部分,景华宫也在此时开始营建。
隋代西苑规模宏大,构思精巧,以洛阳的自然环境和河流水系为基础格局,构建了一个由城垣、道路、离宫、亭观、池渠共同组成的庞大苑囿体系,名目繁杂,数量众多。《大业杂记》记载:“建国门西南十二里,有景华宫。宫内有含景殿及射堂、楼观、池隍。”建国门是隋代洛阳城都城正门,即后世的唐代定鼎门。以此判断,今天位于洛水之北的景华路,与历史上的景华宫在空间上并非一致。
景华宫与皂涧宫、显仁宫、甘泉宫等组成了隋代西苑在洛水南岸的重要离宫群,它们地理空间相对独立,并有各自的池隍,同时景色优美,可谓是一片“世外桃源”。西苑建成以后,隋炀帝的许多活动都发生在西苑内。据《隋书·炀帝纪》记载:“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萤火虫栖息对周边环境要求极高,这也可见景华宫植被之茂盛、空气之清新。
走在景华路上,不少商店、市场的名字,都让人的思绪飘向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景华路原名纬三路、工农路,它串联起涧西区各大厂矿的生活区,是很多街坊的北界,也是少数街坊的南界。在路两侧除住宅街坊外,还建有许多医院、影院、文化宫等配套设施。其中曾经涧西区最大的两个商业中心——广州市场和上海市场就在这条路的南侧,为满足当时居民的商业需求,从发达城市引进的人民照相馆、新源祥棉布店、三友理发店等区域内最好的照相馆、理发店、饭店都在这条路上,洛阳市工人文化宫也在此路中段,这些文化、消费场所都让景华路成为很多人心中难以磨灭的生活记忆。
无论是昔日桃红柳绿的皇家离宫,还是今天商业繁华、人气兴旺的城市干道,“景华”之名都可谓当之无愧、相得益彰。(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梁笑宇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