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小窗口”,文明“大舞台”。
社区“小窗口”,文明“大舞台”。
整治空中缆线净化“社区天际线”,组建社区文化合作社发动群众“自娱自乐”,改造329个无主管老旧小区实现其“颜值”“气质”大变样……最近召开的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暨城市提质工作推进会做出系统谋划,社区创建成为重要发力点。正如市委书记江凌指出的那样,要把社区创建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要抓手,把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社区。
一座城市文明与否,不仅要看鳞次栉比的高楼,更要看万家灯火的社区,看社区的建设水平、治理水平。放眼全国文明创建,哪里不深入社区“惠民靠民”,仅仅满足于大街小巷“运动式”站岗、“灌输式”宣传等等,哪里就会陷入“干部干、群众看”“形式主义一阵风”,就难以在基层形成创建合力,难以让百姓长久享受红利。审视洛阳,胸怀以人民为中心城市建设理念,致力打造内外兼修秀外慧中的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我们要“面子”更要“里子”,要“成效”更要“长效”,更需要把牢社区创建这个主要抓手,从而更广泛地发动群众,更大程度造福群众,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行稳致远。
进而言之,文明城市创建要实现自下而上、由内至外的蝶变,不发动群众不行,不深入社区更不行。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有效推动城市建设管理向以“人”为中心转变、公共服务设施向社区分散布局转变。从西工区成立志愿服务总队,引领近15万名社区志愿者参与,到汝阳县探索社区文化活动“认领制”改革,让群众既参与其中,又乐在其中,社区创建让群众“文明指数”“参与指数”“幸福指数”相得益彰,凝聚起城市创文的正能量。
一句话,文明城市创建落到社区创建上,工作才叫抓到点子上!
立足当下,从个别老旧小区“脏乱差”,到居民充电难、停车难、出行难,再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不经常,对照更高标准,对标群众期盼,一部分地区文明城市创建还有不足和偏差。背后所折射的深层次问题,是思想上对解决社区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是方法上依靠行政手段过多,群众发动不充分、参与度不高。归根结底,是社区这个主要抓手没有抓牢。
越是主要抓手,越需要抓紧抓实;越是瓶颈短板,越需要响鼓重锤。
把牢社区创建这个主要抓手,需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更需要理念重塑、路径重构。具体来讲,要事事“为了群众”,深入社区了解群众需求,根据需求完善设施、策划活动、提供服务,提升社区服务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小区治理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要时时“依靠群众”,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以志愿组织把志愿服务引向深入,以自治组织引导居民共同参与文明创建,以自乐组织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把功夫下到社区,把群众发动起来,真正以社区文明程度、生活品质的提升促进城市形象的整体提升,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我们就能擦亮“文明底色”、赢得“口碑民心”!(洛 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