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作为洛阳的历史轴线,其恢宏气象正逐步显现。
今日伊阙
今天,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作为洛阳的历史轴线,其恢宏气象正逐步显现。
隋唐洛阳城中轴线北起邙山,南抵伊阙,其上分布着人们津津乐道的“七天建筑”,自南向北分别为天阙(伊阙)、天街、天津桥、天枢、天门(应天门)、天宫(明堂)、天堂等。
这些被载入史册的“天字号”建筑,背后都有哪些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隋炀帝称伊阙为天阙
在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位于最南端的是龙门,即伊阙。
伊阙由来已久,其得名与大禹治水有关。
东汉时,班固在洛阳著《汉书》,其中记载:“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龙门,辟伊阙。”北魏时,郦道元也在《水经注》中说:“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
在古代,阙指阙口,也指宫殿两边供瞭望的高台,双阙即代表宫门或都城。天阙是天子之门,也意味着朝廷。北魏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中称:“惠生在乌场国二年……至正光三年二月,始还天阙。”天阙在此指北魏京城洛阳。
伊阙自古为洛阳的重要门户,也是群雄逐鹿的战场。战国时期,秦将白起在伊阙之战中歼灭韩魏联军,一举成名。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在伊阙设关,拱卫京师洛阳。北魏迁都洛阳后,也派重兵把守伊阙,并在这里的伊水两岸开窟造像。
伊阙形胜,世人有目共睹,但真正将其称为天阙的,则是隋炀帝。
据唐代韦述在《两京新记》中的记载,隋炀帝迁都洛阳之前,曾率群臣登邙山,观伊阙,说:“此龙门耶,自古何为不建都于此?”仆射苏威答道:“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
隋炀帝龙颜大悦,称洛阳“北据山麓,南望天阙,水木滋茂,川原形胜,自古都邑莫有此(一说比)也”。
《两京新记》成书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作者韦述自幼聪敏,博闻强记,后来长期担任史官,“嗜学著书,手不释卷”,有良史之才。他是韦弘机的曾孙,唐高宗时以洛阳为东都,韦弘机曾奉命营建上阳宫等,并著有《东都记》20卷。
韦述之后,关于隋炀帝称伊阙为天阙的记载,在宋代的《太平御览》、清代的《御定渊鉴类函》等中多有出现,并被收录进了《钦定四库全书》。
杜甫诗中的天阙
隋炀帝登邙山,观伊阙,是在公元604年。据《大业杂记》等记载,当时他登基不久,术士章仇太翼上表称:“陛下是木命人。雍州是破木之冲,不可久住。谶(音同衬)语说‘修治洛阳还晋家’,陛下曾封晋王,这就该应验了。”
这是关于隋炀帝迁都的一种说法。其实,在营建新都的诏书中,隋炀帝明确表示:洛阳自古为王都,“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且山河险固,水陆交通便利,连汉高祖刘邦都说,“吾行天下多矣,唯见洛阳”,隋王朝早就有迁都之意了。
公元605年,隋炀帝改元大业,并命杨素、宇文恺等人营建东都洛阳城。宇文恺秉持天人合一的理念,将新都建在北起邙山、南至伊阙的中轴线上。按《唐六典》中的说法,就是“南直伊阙之口,北倚邙山之塞,东出瀍水之东,西出涧水之西,洛水贯都,有河汉之象焉。东去故都十八里”。
所谓河汉,就是银河。宇文恺引洛水贯都,象征银河,并在其上建天津桥,“以法牵牛”。天子所居的宫城称紫微城,对应天上的紫微垣,“象天法地”的意图再明显不过。
隋亡之后,唐代仍以洛阳为东都,武则天时称神都。在隋唐洛阳城中轴线的最南端,伊阙依然是天阙。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25岁的杜甫科场失意,到龙门散心时夜宿奉先寺,并留下了《游龙门奉先寺》一诗,其中写道:“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不料,这里的“天阙”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感觉它与“云卧”不够对仗,应改为天关、天窥、天阅等。不过,在明末清初的学者仇兆鳌看来,这些“皆臆说也”。他在《杜诗详注》中引《东都记》称,诗中天阙指龙门,因龙门号双阙,与皇宫对应,“若天阙然”。
天阙也可称凿龙
北宋神宗年间,司马光退居西京洛阳,潜心编著《资治通鉴》,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几年。他留下的诗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可谓是对这座城市最好的代言。
洛阳是北宋的文化中心,司马光在这里并不寂寞。除了和邵雍等人密切往来,他还加入了洛阳耆英会,与富弼、文彦博等一干名流诗酒唱和,十分风雅。
鲜于子骏是司马光的友人,也在洛阳住过一段时间。司马光有《和子骏洛中书事》一诗,其中写道:“西都自古繁华地,冠盖优游萃五方。比户清风人种竹,满川浓绿土宜桑。鉴龙山断开天阙,导洛波回载羽觞。况有耆英诗酒乐,问君何处不如唐?”
是啊,洛阳自古繁华,人文荟萃,唐有香山九老会,宋有洛阳耆英会,北宋洛阳哪里比不上唐代洛阳?
龙门东山因盛产香葛,又称香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他自号“香山居士”,晚年加入香山九老会,在这里写下了许多歌咏洛阳的诗篇。
司马光也热爱龙门山水,并在诗中写到了天阙。不过,那句“鉴龙山断开天阙”中,“鉴龙”应为“凿龙”,当是传抄有误。
凿龙即禹凿龙门,也指龙门,在唐人诗句中较为常见。如宋之问在《龙门应制》中说“凿龙近出王城外”,杜牧在《洛阳长句二首》中说“川酣秋梦凿龙声”,窦牟在《天津晓望因寄呈分司一二省郎》中说“凿龙横碧落”等。(洛报融媒·洛阳网首席记者 张广英/文 洛报融媒记者 曾宪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