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靠机器为生,将命悬在半空中。”长达8年血液透析(以下简称“透析”)患者刘大爷这样描述自己。
“长期靠机器为生,将命悬在半空中。”长达8年血液透析(以下简称“透析”)患者刘大爷这样描述自己。
刘大爷今年80岁,8年前因为糖尿病导致慢性肾衰竭,每周3次透析就成为他生活“清单”里最重要的一项。
“别人透析都是好好的,到他就总是出现低血压,头晕难受,还得靠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来缓解症状。”半年前,刘大爷透析中突然出现不适症状,可急坏了家人们,在好友的推荐下,他被转入河南省工人龙门疗养院继续透析。
“干净、整洁、温馨的透析环境让刘大爷很是满意,但先前透析中出现的不适依然让他感到紧张。”透析科主任医师杨丽回忆,初次见到刘大爷时,他精神状态不佳,整个人都是肿起来的。
为缓解刘大爷的心理压力,杨丽带领的护士团队,每次上机前都会给刘大爷做安抚工作,耐心解释接下来的操作步骤。
“一般来说,在透析过程中,我们每小时都会监测生命体征一次并做好记录,但由于刘大爷年纪较大,之前又出现低血压情况,我们就对他增加监测次数,以便更好掌握他的透析情况。”杨丽说。
通过重新评估患者干体重,适当的增加透析次数,刘大爷血压逐渐趋于平稳,透析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症状也慢慢消失。
没有了心理压力,刘大爷整个人都有了“精气神儿”,时不时向其他患者分享人生经验,鼓励他们积极向上,保持好心情。
“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透析过程中极易出现低血压。”杨丽建议,除了医护人员在透析过程中做好严格的检查、护理外,家属也要及时关注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根据医生建议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尽量减少并发症出现。
血液透析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治疗项目,为了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减轻透析治疗的压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必不可少。
杨丽建议,管理血透患者的饮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患者透析过程中会损失一些蛋白质,为更好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血透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1.2~1.5g/(kg·d),以瘦肉、鸡蛋、牛奶、鱼肉等优质蛋白质为主,保证优质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2/3以上。
2. 严格控制钾、钠、磷食物的摄入。含钾高的如香蕉、西瓜,要少吃或者不吃,动物内脏含磷较高,患者尽量少吃,高血压患者尽量低盐饮食,把血压控制好。
3. 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为了让体重在这个范围内,血透患者们应遵循前一日尿量+500ml的原则进行饮水。
4. 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患者透析过程中很容易丢失B族维生素,多吃含有b族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达到营养均衡。
除了饮食方面,家属也要注意患者心态的调整,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态,才是长期应对病症的“不二法宝”。杨丽强调。
更多问题请联系:(65990811,18337983928)(洛报融媒·洛阳网 见习记者 杨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