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春色渐入佳境。瀍河区朱樱塔下春水东流,一树树樱花开得正盛,时见有人在花树下漫步、拍照。
洛城春色渐入佳境。瀍河区朱樱塔下春水东流,一树树樱花开得正盛,时见有人在花树下漫步、拍照。一阵风吹过,树上云蒸霞蔚,树下落英缤纷,花下人如在画中,飘飘欲仙,如梦似幻。
有人以为这便是“洛阳八小景”中的“瀍壑朱樱”,其实不然。“瀍壑朱樱”是古时洛城胜景,说的是北邙山一带的瀍河流域沟壑纵横、樱桃成林,樱桃成熟时节,人们极目远眺,红红的樱桃绵延数里,看着耀眼,吃着甘甜——那个“朱樱”指的是红樱桃而非红樱花。
不过,樱花和樱桃本是一家,开花结果水到渠成,“瀍壑朱樱”到底是花是果,倒也无须太计较。
中国樱桃原产洛阳
樱花、樱桃是蔷薇科樱属植物中不同种的俗称,赏花的叫樱花,结果的叫樱桃。
樱属野生种遍布全球,有150多个。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栽培樱桃的记载,那时的人更关注吃,对樱花之美似乎甚少留意。
虽然樱桃正常成熟的时节是在暮春,但超市里出售的温室樱桃四季不断,既有本土出产的中国樱桃,也有欧洲出产的车厘子。
洛阳是中国樱桃的原产地,其种樱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东周时期,洛阳是王城,周天子祭祀宗庙时曾供奉邙山深处出产的樱桃。这果子鲜美可口,在当时很稀罕,周天子都舍不得多吃。
秦汉时期,野生樱桃被移植到了宫里和达官贵人的后花园,种植范围稍广。东汉汉明帝在洛阳的皇宫里夜宴群臣,故意让人把红樱桃盛在红盘子里。月光之下,红樱桃和红盘子融为一体,大伙儿猛一看皆感惊讶:皇上怎么让人摆了个空盘子呢?由此可见那时的樱桃已经红得很纯正了。
李时珍盛赞洛阳樱桃
隋唐时期,樱桃在东都洛阳已很常见。据说新科进士发榜正值樱桃成熟时节,天之骄子们会办一场樱桃会庆祝金榜题名。
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城,甚爱吃樱桃,不但在洛阳履道里的园子里种了许多樱桃树,还以樱桃口、杨柳腰形容自己的两个小妾,说她俩“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楚楚动人。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头子史思明攻占洛阳。当时正值樱桃上市,史思明觉得樱桃好吃,派人给在外地的儿子怀王及太师周至“快递”尝鲜,并特意写信交代:“樱桃一笼子,半赤半已黄。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至。”
他的下属觉得后两句不押韵,建议史老板把这两句颠倒一下。史思明很生气:我儿是我的心肝宝贝,怎能排在周至后面?!
唐代往后,樱桃风靡大江南北,种植范围日渐扩大,品种日益增多。洛阳樱桃因个大肉厚、味纯甘美,有调中益脾、去寒止泄的药用,冠绝全国。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为了编纂《本草纲目》,走遍各地研究草木,见多识广堪比植物学家。他见到洛阳樱桃后,给出了客观公道的评价:“樱桃,处处有之,而洛中者最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