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他反复因发烧、腹痛住院,医生的诊断一直是胆囊结石伴炎症,但结石不大。
10年来,他反复因发烧、腹痛住院,医生的诊断一直是胆囊结石伴炎症,但结石不大。不大的结石怎么能折磨一个人10年?近日,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原铁路医院)普外科的医生,终于帮34岁的阿亮(化名)找到了病因。
10年来反复发烧,他想做手术取出结石
7月3日,阿亮又发烧了,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毕竟10年来反复如此。这次,他来到了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原铁路医院)。
“我想做手术,把这磨人的胆囊结石取出来。”阿亮跟接诊医生说,把结石取出来,可能就不会发烧了。医生建议他先做彩超检查。检查结果显示,阿亮的肝内外胆管里有弥漫性结石。
阿亮还是头一次听说这个词。医生的解释是,阿亮的肝内外胆管里散布着一些多发小结石。
“不管结石有多大,做手术吧,我实在受不了啦!”阿亮拿着此前所有的彩超检查结果,找到了该院普外科主任苗景玉,要求住院。
没有疾病典型症状,他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我们同意让他住院,但当时没打算给他做手术,只是想让他接受进一步检查,找出真正的病因。”阿亮的管床医生吴春节说。
医生们的疑惑来自两个方面:第一,肝内外胆管弥漫性结石,该病的典型症状是黄疸,可阿亮的皮肤、眼珠、尿液颜色正常,完全没有这种表现。第二,按理说,这些体积比较小的结石很难引起超过39℃的高热。
吴春节联系该院超声科主任李东风,准备再给阿亮检查一次。这一回,李东风仔细观察、思忖再三,给出了新的检查结果——阿亮的胆管里有大量弥漫性气体!
“结石是结石,气体是气体。这里不应该有大量气体的,怎么回事?”吴春节拿着最新的检查结果,和苗景玉讨论起来。
找到病因,原来是他的胃“漏了”
苗景玉又给阿亮开出了一系列检查单,随着一份份检查结果出炉,罪魁祸首逐渐浮出水面——胆囊胃瘘!
“从医30多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患者。”苗景玉说。既然找到了病因,接下来的治疗就有条不紊了。苗景玉带领团队医护人员为阿亮实施了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修补胃瘘术等。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们发现,阿亮的胆囊和胃连在一起,中间有个漏洞。“他胃里的气体不时会从这里漏出,气体漏出时就会引发炎症,这就是他时而发烧、时而不烧,而且影像检查很难发现气体的原因。”苗景玉说。
目前,阿亮的症状已经得到初步控制,正在接受进一步治疗。( 记者 柴婧 通讯员 任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