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做好乡村振兴示范村这个新标杆,尤其做好乡村旅游和高效农业这两篇新文章,打造升级版的拨云岭品牌。”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拨云岭村党支部书记杨来法的建议,来自自己对乡村振兴的思考。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做好乡村振兴示范村这个新标杆,尤其做好乡村旅游和高效农业这两篇新文章,打造升级版的拨云岭品牌。”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拨云岭村党支部书记杨来法的建议,来自自己对乡村振兴的思考。
杨来法说,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和优质高效特色农业,拉长产业链,扶持龙头企业,壮大集体经济,都是拨云岭村接下来需要下大力气攻坚克难的着力点。“而这些,都需要人才支撑。”杨来法认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尤其是发展农业产业过程中,人才的缺乏已经明显成为掣肘,“在不少农村,村两委班子成员由于年龄、知识结构不优且待遇偏低,存在创业激情不高、市场经验不足等问题,加之农村种植、养殖、加工、网络销售等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共同影响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为此,杨来法建议——
●建立乡村振兴人才激励机制,让更多的组织人才、技术人才加入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待遇提升等各方面建立“绿色通道”。提升村级干部队伍的工资待遇,将其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障范畴,打通乡、村两级用人渠道,拓宽村干部晋升路径,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乡村振兴服务队。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基层合作社、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基层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内推广建立现代企业管理运行机制,以便其在市场大潮中站稳脚跟。
●充分利用村内已有的“土专家”“土秀才”,为他们提供培训机会,鼓励其在集体经济中以技术入股,充分施展才华,并收获较高的经济待遇。出台更多支持农民工、大学生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就业的精准扶持政策,提升农村对创业人员的吸引力,促进城乡资源平衡有序流动,为乡村振兴提供劳动力和人才支撑。(洛报融媒记者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