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新闻 | 图片 | 洛阳

央视秋晚落户洛阳,她的文化特色你了解多少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洛阳新闻  来源: 洛阳网 2020.09.07 20:49

  月是故乡明。千百年来,传统的中秋佳节始终承载着中国人关于家庭、亲情、团聚的文化内涵。今年,中秋逢国庆,家国情怀成为月圆之夜更为宏大的主题。

  临黄河而知中国,临河洛而知华夏。洛阳地处中华腹地、黄河之滨,居天下之中。中秋晚会落户洛阳,对集中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与血脉,彰显民族文化的自信及对华夏文明寻根溯源都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近年,洛阳立足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为核心,以文化旅游产业为载体,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基础,通过传承展示河洛文化、推进大遗址保护、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全面释放洛阳的文化魅力,擦亮“古今辉映、诗和远方”城市名片,努力建设具有洛阳特色、华夏气派、国际水准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保护传承,延续历史文脉

  “很震撼,很自豪!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二里头遗址形成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6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游人如织,慕名而来的游客杨丽对这场博物馆之旅赞不绝口。

  位于伊水、洛水之间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是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为公众揭开了“华夏第一王都”的神秘面纱,为世界架起了探索中华文明源头的桥梁。

  打造文脉传承新地标,向世界展示“最早中国”,为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标注来路,成为当代洛阳的时代使命。

  煌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洛阳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百余位帝王在此执政,丝绸之路、隋唐大运河、万里茶道在此交汇,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夏都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沿洛河一字排开,举世罕见。近年,我市不断加大大遗址保护力度,创新大遗址保护模式,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实践,在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偃师商城保护展示三期工程顺利开展;汉魏洛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初具规模;隋唐洛阳城宫城区天堂、明堂、九洲池、应天门相互连通……一个个项目的顺利实施,让一处处大遗址成为讲述华夏历史、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与窗口,再现历史遗产辉煌。

  活化弘扬,发挥时代价值

  近日,位于洛阳市龙门大道与古城快速路交叉口东南角的一处项目建设现场施工正酣,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成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打造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新地标。

  “这里将打造集珍品收藏、陈列展览、活态展示、教育研学、互动体验、创意产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展示中心。”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在这里,游客可以看一看非遗展示馆,逛一逛非遗古街,读一读与非遗有关的书籍……让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品得出味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黄河流域的文化大市、旅游大市,洛阳,正从国家的高度、全局的视野深度审视黄河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洛阳“黄河故事”。

  洛阳是客家人首次南迁的出发地。在伊滨区寇店镇水泉村的大谷关旧址,大谷关客家小镇项目“关、馆、道、台”正在加紧建设。按照施工计划,明年牡丹文化节前,大谷关展示项目基本完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黄河文化根亲地标和世界客家人精神家园,对洛阳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洛阳,正不断发挥自身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中的核心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精心打造一批城市精神标识和文旅核心展示区,全面提升洛阳文化旅游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融合创新,丰富文旅业态

  沉浸式体验民宿,原生态的自然环境,白天参加手作体验,夜间习天文、观天象,听蝉鸣、品茶香……前不久,建立在隋唐洛阳城遗址上的“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开营,引来省内外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迅速圈粉无数。这一研学营地让“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河洛文化”成为可能,叫响“研学洛阳,读懂中国”品牌。

  近年,洛阳持续在“融”字上下功夫,坚持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体现“融”的理念、找准“融”的业态、发挥“融”的效果,推动文化与旅游从“物理组合”迈向“化学反应”,让“诗和远方”完美交融。

  2020年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以“云赏牡丹花开满屏”的全新打开方式,让世界惊艳。24小时线上直播活动,话题关注度达2.5亿人次;“古都夜八点”文旅消费活动,通过创新夜游产品、丰富消费业态、激活文旅消费,打造一批“夜洛阳”地标,点亮洛阳夜经济;“豫见快手嗨在洛阳”河南(洛阳)快手网红文旅大会,让洛阳文旅元素火爆网络……随着文旅融合的步伐加快,一批特色小镇已芳容初现,一批标志性旅游产品已经成熟,一批重点文化旅游企业正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洛阳礼物”得到开发。

  河洛大地,正展开一场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的新时代叙事。有理由相信,千年古都的文脉传承,必将为央视中秋晚会增添华彩!(洛报融媒记者 李冰)

[ 责任编辑:席倩倩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景区内遇外地游客受伤 洛阳医护现场紧急救治
    景区内遇外地游客受伤 洛阳医护现场紧急救治
  • ·瀍河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举行
  • ·品茶赏花 疏肝养血
  • ·得了痛风,到底该咋吃
  •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 ·漫游东关大街 寻迹“孔子问礼”
  • ·观烂漫春花 赏河山春色
  • ·沟门村:品兴华豆腐 赏美景连连
  •  
    新闻排行
  • 薛之谦演唱会期间 洛阳地铁将延长运营...
  • 江凌调研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 4月19日至21日,洛阳龙门站增开临时旅...
  • 年发绿电2.2亿度!全省首个单台容量最...
  • 徐衣显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普惠托育...
  • 中信重工助力“智慧矿山”装上“洛阳心”
  • 雨过天晴!未来一周洛阳最高气温升至30℃
  • 5月1日起,洛阳市驾驶人综合考试中心...
  • 尽显国色天香!“杨贵妃”牡丹在洛阳绽放
  • 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千余株温控牡丹...
  • 百姓呼声
    龙门石窟景区环卫工将垃圾倒入河中?
    轻微违停免罚政策为何不含本地车辆?
    精彩图片
    铁骑加紧训练 护航牡丹...
    厨师李治峰:传承不守...
    栾川县秋扒乡白岩寺村...
    增设公益服务设施 提升...
    精彩热帖

    媲美

    白鹤镇花海

    “银丝”牡丹誉隋唐

    四月的绿色 仿佛春的裙裾
    /初绽芳容观牡丹
    /四月洛阳
    /天津晓月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