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新闻 | 图片 | 洛阳

鲧娶有莘氏与禹生于石纽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经典洛阳 > 河洛广记  来源: 洛阳网-洛阳日报 2019.12.12 09:42

  夏商周时期的姒姓有莘氏,本是夏禹之后。然而,古史有“鲧(gǔn)娶于有莘氏”的记载。那么,禹母有莘氏的族姓是什么?汉代盛传“禹兴于西羌”“禹生于石纽”的故事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古史学界颇为纠结的话题。

  1 鲧娶有莘氏与姒姓莘国

  夏商周时期有姒姓有莘氏,据载,“辛氏,夏启封支子于莘,莘、辛声相近,遂为辛氏,周有辛甲、辛有”。《元和姓纂》说“姒姓,夏后启别用国为姓”,故有辛氏,是有莘氏可书作有辛氏。《诗·大雅·大明》云:“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毛传:“莘,太娰国也。”《世本》云:“莘国,姒姓,夏禹之后,即散宜生等求有莘美女献纣者。”这说明周武王母族有莘氏,当是姒姓国族。

  然而,古史有“鲧娶于有莘氏”的记载。据《大戴礼记·帝系》说:“鲧娶于有莘氏之子,谓之女志氏,产文命。”《世本·帝系篇》载:“鲧娶有辛氏女,谓之女志,是生高密。”东汉史学家宋衷云:“高密,禹所封国。”《汉书·古今人表》说:“鲧妃,有辛女。”有莘氏的名号,古史有不同的记录。因莘字,可通作辛。故有莘氏即有辛氏。鲧娶有莘氏女为妻,生大禹。可见有莘氏就是夏禹的母族。

  中国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社会习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记载。在“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的古代社会,禹母有莘国与禹后有莘氏,属于不同的部族。那么,夏禹母族有莘国到底是什么族姓?

  据《史记·六国年表》云:“禹兴于西羌。”《新语·术事》载:“大禹出于西羌。”《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说:“鲧娶于有莘氏之女‘而产高密,家于西羌’。”《潜夫论·五德志》也说:“修纪见流星,意感生白帝文命戎禹。”这些记载都说大禹岀生于西戎的羌族家庭(羌同姜)。

  羌族多居住在我国古代的西部地区。历史学家马长寿指出:“古代的氐和羌都是西戎,都居住在西方。”据《国语·郑语》载,周幽王时,郑桓公看到周室日趋衰落,想找个安全的地方居住,便询问史伯说:“谢西之九州如何?”三国史学家韦昭注:“谢,宣王之舅申伯之国,今在河南。”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说:“所谓‘谢西’,即今河南省的西境,那边有周代的九州。”九州戎是四岳之后“姜戎”中“最为强盛”的一支,在今陕西商县到河南嵩县的“伊、雒二水”流域。这说明远古时代,伊、洛两岸曾是姜戎的聚居地。据《国语·周语上》载:“有神降于莘。”韦昭注:“莘,虢地也。”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在伊水沿岸的今栾川、嵩县、伊川地区以及今三门峡市境内,都保存着大量关于有莘氏的遗迹和传说。西羌可解为居住在西边的羌族之义。因夏族居住在嵩山周围地区,把居住在嵩山以西的姜姓部族称之为西羌,也是可能的。

  禹属黄帝之后,羌族乃炎帝苗裔,而姬姓的黄帝族与姜姓的炎帝族世为婚姻。虞夏商周时期,姬姓的黄帝族与姜姓的炎帝族,早已形成互为婚姻的政治集团。这种联姻习俗直到春秋战国之世,仍相沿未改。由此推测,夏禹母族有莘国应是炎帝后裔的姜姓部族。

  中国古代的王公贵族,向来都把婚姻看作是“合二姓之好”的政治行为。婚姻双方常把联姻作为扩大家族势力,决定家族利益的重要机会。所谓“禹兴于西羌”,如同禹“娶于塗山氏”,商汤“娶有莘氏”。因此,《史记·外戚世家》有“夏之兴也以涂山”、《新序·杂事一》也有“禹之兴也以涂山”“汤之兴也以有莘”的评语。这就是禹兴于西羌说法的缘由。

  还要说明的是,姜姓有莘氏居住的今伊川新城地区,是夏都阳城通向尧都平阳(即考古发现山西临汾的陶寺遗址)的必经要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夏代建立后,夏启便将其支子分封到姜姓有莘氏故地,以便巩固夏部族的统治地位。原来的姜姓部族遂迁往他处。这就是姒姓有莘氏的来历。

  2 禹“生于石纽”的传说

  《淮南子·修务训》载:“禹生于石。”西汉史学家扬雄《蜀王本纪》说:“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广柔县即今四川省汶川县(今汶川与北川县相邻),石纽本为石头尖上的意思。我国古代盛行母石崇拜。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武帝到嵩山“登礼中岳,见夏后启母石”。我国彝族也盛行“母石崇拜”的神话传说(任仕民《彝族母石崇拜及其神话传说》)。故所谓禹“生于石纽”的传说,当是中华先民母石崇拜的产物。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是羌族的聚居区。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指出:“石纽这一带的羌人原非土著。”虞夏时期,炎帝族从晋南地区向外迁徙,其中一路向西到达今陕西宝鸡、甘肃及四川等地。到秦汉,生活在今四川地区的羌族居民,尚保留着“鲧娶于有莘氏之女”的美好传说,遂将禹生于石地点附会在北川的石纽。所谓禹生于石纽的故事,就属于这种性质的传说。

  2007年秋,北川县举办大禹文化学术研讨会,蒙会议安排,我与李学勤、历史学家黄剑华等先生曾到石纽碑刻遗迹考察。我们发现在山半腰的巨石上,刻有篆书“石纽”二字,遂合影留念。从其传说背景和书法风格看,很可能是东汉时期的遗物。

  自秦汉以来,我国许多地方都出现与大禹治水相关的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存,大多都是对大禹治水精神崇拜的纪念性遗迹。

  3 有莘国地望与考古调查

  夏商时期有莘国的地望在哪里?这是史学界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

  -有莘国地望的不同说法

  目前,有莘国地望主要有四种不同说法。

  一是河南伊川说。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其母居伊水之上“故名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东汉史学家高诱注:“侁,读曰莘。”故有侁氏即有莘氏。《水经注·伊水》说: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伊川中,“莘女取而献之,命养于庖,而长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这说明夏商的有莘国,就在“伊川之滨”。其地望在今洛阳市栾川、嵩县、伊川县境内。这是有关有莘国地望年代最早且最具权威的文献记录。

  二是陕西合阳说。周武王的母族有莘氏本是姒姓国族。《诗·大雅·大明》云:“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毛传:“莘,太娰国也。”《括地志》云:“古莘国城在同州河西县南二十里。”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

  三是山东曹县说。《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晋侯登有莘之虚以观师。”语言学家杨伯峻注:“有莘氏之虚在今山东曹县西北。”在今山东曹县西北。

  四是河南陈留说。《史记·殷本纪》载,伊尹“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正义》引《括地志》云“古莘国在汴州陈留县东五里,故莘城是也”。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

  上述四种说法,河南陈留说,因资料晚出,不足为信。陕西合阳的有莘氏、山东曹县的有莘之虚等,大都是夏商周时期有莘氏族群迁徙扩散后留下的遗迹。

  -有莘国地望的考古调查

  我认为,位于今伊川县东南伊水西岸的新城遗址,就是夏商时期的有莘国故城。

  据《战国策·秦策一》载:“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史记·秦本纪》载: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3年),“左更白起攻新城”。新城故城位于伊川县城东南部。自春秋战国至清朝末年的“晋楚孔道”从城西经过,地理位置颇为重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曾对新城故城遗址进行多次考古调查。发现这座城址略呈长方形,城墙东西长1680米,南北宽1250米,面积约2平方公里。特别重要的是,在“新城故城”及其周围,还发现多处大型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聚落遗址。在新城东部隔伊河相望,有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土门遗址,发现有房屋遗址以及大量灰坑和墓葬。这些重要发现,为探索夏商时期有莘氏的活动地域,提供了重要佐证。

  伊川新城及其周围是夏商时期有莘国活动的中心地区,还有两项重要佐证:

  首先,伊川新城与有莘氏的名义相通。《战国策·楚策一》云,城浑出周“至于新城”。缪文远注:“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莘,通作新。《大戴礼记·帝系篇》云:“鲧娶于有莘氏之女。”《世本·帝系篇》《汉书·古今人表》均作“有辛氏”。《释名·释天》说:“辛,新也,物初新者皆收成也。”王念孙《尔雅·释草》疏证说:“新与辛同。”可以为证。

  其次,伊川新城与夏鲧部族相邻。夏是居住在嵩山周围的古老部族,鲧则是其始祖。古本《竹书纪年》载:“禹都阳城。”《孟子·万章上》载:“禹避舜之子于阳城。”阳城在今河南登封市郜城镇王城岗。因此,《孟子》所说“伊尹耕于有莘之野”的有莘国故城,当在今洛阳市伊川县城东南隅。(蔡运章)

[ 责任编辑:史戎戎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瀍河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举行
    瀍河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在洛阳市第三人...
  • ·品茶赏花 疏肝养血
  • ·得了痛风,到底该咋吃
  • ·挑战生命“禁区”,高难手术点亮七旬患者“新生”希望
  •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 ·漫游东关大街 寻迹“孔子问礼”
  • ·观烂漫春花 赏河山春色
  • ·沟门村:品兴华豆腐 赏美景连连
  •  
    新闻排行
  • 《焦点访谈》聚焦洛阳:以花为媒 为文...
  • 4月20日至21日,洛阳公交将开通薛之谦...
  • 谷雨至!洛阳最高气温明显下降 未来以...
  • 洛阳120上线“短信视频呼救”功能
  • 洛阳市委组织部研究部署部机关党纪学...
  • 小女孩险被骗17万余元 警惕诈骗黑手...
  • 科技赋能!中国一拖以产业创新催生新...
  • 开行40列!洛阳中欧班列实现一季度“...
  • 抢抓RCEP政策红利 洛阳海关推动超8.6...
  • 薛之谦演唱会期间 洛阳地铁将延长运营...
  • 百姓呼声
    龙门石窟景区环卫工将垃圾倒入河中?
    轻微违停免罚政策为何不含本地车辆?
    精彩图片
    铁骑加紧训练 护航牡丹...
    厨师李治峰:传承不守...
    栾川县秋扒乡白岩寺村...
    增设公益服务设施 提升...
    精彩热帖

    媲美

    白鹤镇花海

    “银丝”牡丹誉隋唐

    四月的绿色 仿佛春的裙裾
    /初绽芳容观牡丹
    /四月洛阳
    /天津晓月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