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新闻 | 图片 | 洛阳

历史上的夏王朝:养条龙,可以吗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经典洛阳 > 河洛广记  来源: 洛阳网-洛阳晚报 2019.11.19 08:43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资料图片)

  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兴衰与洛阳息息相关。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逸周书》中称:“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国语》中也称:“昔伊、洛竭而夏亡。”

  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王朝?借助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里的绿松石龙形器,也许我们能掀开其神秘面纱的一角。

  1 养龙高手豢龙氏

  龙是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个问题,思维就仿佛进了一座迷宫。

  龙的形象,我们并不陌生。千百年来,它被刻在器物上、绘在壁画中,也被写在诗句里、绣在皇袍上……只是人们总会觉得,这样千变万化、无所不能的龙,似乎不够真实,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

  西汉时,刘向在《新序》中记载了“叶公好龙”的故事。叶公对龙又爱又怕,代表了许多人对龙敬而远之的复杂心情。

  其实,更早的时候,人与龙的关系要密切得多。比如在夏代,就有人驯龙、乘龙,甚至吃龙肉。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就很容易让人想起夏王朝设置的特殊官职——御龙氏。

  在御龙氏之前,养龙的人被称为豢(huàn)龙氏。《左传》中记载:“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东汉经学家服虔认为,“豢,养也,谷食曰豢”。由此推测,龙是可以吃谷物的。

  如果只是吃谷物,龙也未免太好养了。事实证明,龙对饮食还是比较挑剔的。据《左传》等记载,最早专职养龙的人叫董父,生活在舜帝时期。他“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也就是说,董父特别喜欢龙,能找到龙爱吃的东西,龙才愿意跟着他。

  因为养龙有方,董父被舜帝封为豢龙氏。豢龙氏世代为国君养龙,但到夏王朝后期,这个职位便被御龙氏取代了。不再养龙的豢龙氏,似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夏末有位贤臣叫关龙逄(páng),相传是豢龙氏的后人。尽管他因劝谏夏桀而被杀,但也可以看出,豢龙氏在夏王朝有着相当的地位。

  御龙,也称扰龙,是豢龙氏传下来的驯龙术。夏有御龙氏,也称扰龙氏。《资治通鉴》中记载,东汉末年,权臣董卓占据洛阳,专断朝政,侍御史扰龙宗向他言事时,因未解佩剑而被杀。

  扰龙宗死了,他的名字却流传了下来,传递着夏王朝与扰龙氏的一些信息。

  2 刘累御龙的故事

  在夏王朝的17位帝王中,与龙关系较为密切的是禹、启和孔甲。

  《淮南子》中称,禹治洪水时,曾有龙为其负舟。禹的儿子启也神通广大,《山海经》中说“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夏后开就是启,他能乘两龙,足见不是等闲之辈。

  孔甲是夏的第14位帝王,据史书记载,孔甲曾让刘累为自己养龙,并且吃过龙肉。原来,刘累撒谎,孔甲吃的时候虽然觉得味道好极了,却不知道这就是龙肉。

  稀里糊涂吃了龙肉的孔甲,名声一向不好。一般认为,他好鬼神,不务正业,正是他在位时,夏王朝开始走下坡路。如《史记》中记载:“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

  雌雄二龙“不请自来”,让孔甲很发愁,因为他身边没有豢龙氏,没人知道怎么养龙。

  这时,刘累出现了。他称自己曾“学扰龙于豢龙氏”,是养龙的高手。孔甲很高兴,封其为御龙氏,让他为自己养龙。

  不过,从后来的情况看,刘累御龙的手段有些问题。据《史记》记载,他养了一段时间龙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也就是说,一条雌龙被养死了,刘累隐瞒不报,还把龙肉送给孔甲吃。孔甲觉得好吃,让他再送,刘累害怕事情败露,就逃走了。

  刘累御龙的地方,相传在今偃师市缑氏镇。如唐代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引《括地志》云:“刘累故城在洛州缑氏县南五十五里,乃刘累之故地也。”他迁居的地方,在今平顶山市鲁山县一带。

  虽然龙被养死了一条,孔甲却没有找刘累的麻烦,倒霉的是刘累的下一任。《列仙传》中说,孔甲又找了一个叫师门的人来养龙,结果有一次,师门惹怒孔甲,被“杀而埋之外野”。然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会儿风雨交加,一会儿“山木皆焚”。相信鬼神的孔甲坐不住了,赶紧到埋葬师门的野外祈祷,不料自己死在了回城的路上。

  至于刘累,则被后世奉为刘姓始祖,在鲁山一带繁衍生息。人们一提到他,就会想到他为孔甲养龙的故事。

  3 龙的历史和传说

  关于孔甲和龙的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听上去比较离奇。

  这个故事记载在《国语》中,开头就说:“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

  褒是夏的同姓封国,姓姒(sì)氏,“褒之二君”就是禹的后人。他们见夏王朝衰落,遂化为两条龙在王宫缠斗。孔甲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想用占卜来决定是杀死它们,还是把它们留下或赶走。占卜结果显示,这几种做法都不可取,只有把龙的唾液收藏起来才为“吉”。

  孔甲照做了。二龙死后,它们的唾液一直被密封在椟中,自夏到商,自商到周,都保存得好好的。可是,西周末年,周厉王好奇心太重,忍不住“发而观之”,结果龙的唾液流了一地,一个女孩不慎碰上,长大后因此受孕,并生下一个女婴。

  这个女婴被遗弃在路上,一对夫妇捡到了她,并将她带到褒国,取名褒姒。长大后的褒姒美貌动人,被献给了周幽王。周幽王为博她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结果身死国灭。也就是说,孔甲时二龙留下的唾液,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不爱笑的褒姒,从此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诗经》中就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然而,这个故事可能只是“小说家言”,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同样,以今天的常识来看,很多关于龙的传说都不太经得起推敲,因为形象多变,其原型也众说纷纭。倒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似乎印证了夏王朝与龙的密切关系,也使人可以推想当年御龙氏的风采。

  夏亡之后,御龙术随之失传。到春秋时期,连大学问家孔子也不知道龙长什么样子。《史记》中记载,孔子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回去后对弟子说:“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战国时期,《庄子》中则记录了一个“屠龙”的故事:有个叫朱泙漫的人曾“学屠龙于支离益”,他费尽千金家产,三年终于学成,却“无所用其巧”——连龙的影子都找不到,即使学会屠龙术,又有什么用?

  东汉人许慎也没见过龙,不过,他在《说文解字》中对龙进行了描述:“龙,麟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如果您仍想象不出龙的样子,那就去看看被称为“中国龙”的绿松石龙形器吧。(洛阳晚报首席记者 张广英)

[ 责任编辑:史戎戎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河南科技大学第六届纪念“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暨护理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河南科技大学第六届纪念“5·12”国际护士...
  • ·景区内遇外地游客受伤 洛阳医护现场紧急救治
  • ·瀍河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举行
  • ·品茶赏花 疏肝养血
  •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 ·漫游东关大街 寻迹“孔子问礼”
  • ·观烂漫春花 赏河山春色
  • ·沟门村:品兴华豆腐 赏美景连连
  •  
    新闻排行
  • 洛阳16名干部到上海市杨浦区跟班学习
  • 《中国日报》、中国国际电视台频发报...
  • 新华社《诗意中国》摄影栏目将镜头聚...
  • 洛阳:雨过天晴 气温回升
  • 首届神州牡丹万花会今天开幕
  • 全市府院联动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
  • 洛阳嘉斯诺泵业:“点石成钻”泵发新活力
  • 旅途中感受豫剧魅力
  • 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快来“一证...
  • 加快推进“头顶库”分类治理 确保尾矿...
  • 百姓呼声
    龙门石窟景区环卫工将垃圾倒入河中?
    轻微违停免罚政策为何不含本地车辆?
    精彩图片
    铁骑加紧训练 护航牡丹...
    厨师李治峰:传承不守...
    栾川县秋扒乡白岩寺村...
    增设公益服务设施 提升...
    精彩热帖

    媲美

    白鹤镇花海

    “银丝”牡丹誉隋唐

    四月的绿色 仿佛春的裙裾
    /初绽芳容观牡丹
    /四月洛阳
    /天津晓月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