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新闻 | 图片 | 洛阳

壁画中的麈尾:形似扇子 文人雅器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经典洛阳 > 河洛广记  来源: 洛阳网-洛阳日报 2019.08.01 08:23

  偃师朱村曹魏壁画墓中的麈尾图

  在偃师朱村曹魏壁画墓中有一幅“宴饮图”壁画,壁画右侧的一名男侍手中拿的一件物品十分引人注目。经考证,这件形似扇子的物品就是魏晋时期深受文人雅士喜爱的雅器——麈(zhǔ)尾。

  麈尾,是用一种叫做“麈”的动物尾巴上的毛做成的。据司马光《名苑》记载:“鹿大者曰麈,群鹿随之,视麈尾所转而往,古之谈者挥焉。”由此可见,“麈”是鹿的一种,体型大于鹿,麈与群鹿同行时,麈摇动尾巴,以指挥鹿群的行动方向。

  从偃师朱村曹魏壁画墓中的麈尾图可以看出,麈尾是两块桃形夹板夹着一些黑色羽毛状的物件,形如树叶。那么,它有什么用途呢?从后世文人写的文章中可知其详。东晋名士王导和许询分别著有《麈尾铭》和《白麈尾铭》两篇文章。从中可知,在清谈活动中,“君子”手中把握的麈尾是既能拂去污秽、扇凉清暑,又是助其思考辩论的重要道具。它既然被称作麈尾,可见其珍贵,也只有清谈高手才能持有。

  据梁简文帝《麈尾扇赋》载:“(麈尾扇)既可清暑,兼可拂尘。”但事实上,麈尾类似扇子,扇面饰有兽毛,容易脱落,拂尘的功能有限,实用性并不强。

  魏晋时期的麈尾,多是一种身份代表或才学的显示,实用性较弱。其装饰则更为豪华,尤其是扇柄常用玉、玳瑁等名贵材料制作。这些豪华扇柄也成为当时文人显示才学、寄托情怀、修身警己的刻铭之处。

  专家点评: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徐婵菲介绍,麈尾出现于东汉末年,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仍在士大夫之间流传,唐代以后就消失了。麈尾与上层社会文人之间流行的清谈之风关系密切。聚会清谈,必有麈尾,故而清谈也称“麈谈”,而手持麈尾者或是主人,或是德才显于当世的名士,因此麈尾也成为彰显身份的象征物。偃师朱村曹魏壁画墓中的麈尾图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图像资料。(洛阳日报记者 贾臻 通讯员 段跃辉 文/图)

[ 责任编辑:史戎戎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品茶赏花 疏肝养血
    品茶赏花 疏肝养血
  • ·得了痛风,到底该咋吃
  • ·挑战生命“禁区”,高难手术点亮七旬患者“新生”希望
  • ·新突破!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矫正手术
  •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 ·漫游东关大街 寻迹“孔子问礼”
  • ·观烂漫春花 赏河山春色
  • ·沟门村:品兴华豆腐 赏美景连连
  •  
    新闻排行
  • 官方接驳车、停车指南……薛之谦演唱...
  • 阵雨、雷阵雨、暴雨……今明两天洛阳...
  • 400余亩油菜花“点亮”二里头遗址
  • 昼赏牡丹夜观灯 感受古都韵味与风情
  • 徐衣显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扩大)会议
  • 市纪委监委部署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
  • 满满文化自信!洛阳地铁主题列车上新
  • 走进三省六校!洛阳“上新”招聘智能...
  • 2024版!洛阳将免费为市民游客发放1.3...
  • 赞!汝阳75岁老人勇救落水男童
  • 百姓呼声
    龙门石窟景区环卫工将垃圾倒入河中?
    轻微违停免罚政策为何不含本地车辆?
    精彩图片
    铁骑加紧训练 护航牡丹...
    厨师李治峰:传承不守...
    栾川县秋扒乡白岩寺村...
    增设公益服务设施 提升...
    精彩热帖

    媲美

    白鹤镇花海

    “银丝”牡丹誉隋唐

    四月的绿色 仿佛春的裙裾
    /初绽芳容观牡丹
    /四月洛阳
    /天津晓月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