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市把环境保护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统筹推进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质量总体呈现改善态势。
涧西区污水处理厂
3 土壤污染防治“洛阳模式”成效初显
与大气污染、水污染不同,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我市不遗余力。
2018年6月28日,省国土资源厅与我市举行协议签约仪式,共同推进我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探索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洛阳模式”,为全省探索先行示范经验。
我市按照先行先试、风险管控、因地制宜、示范带动的要求,扎实有序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土壤污染防治“洛阳模式”成效初显。
2018年,我市完善了4054个农用地详查点位信息,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完成784家重点行业企业的信息采集工作。同时,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建立全口径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清单68家,54座尾矿库完成综合治理。
2018年,我市出台了《洛阳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2018—2020)》,按照“边调查,边治理”的原则,在洛宁、栾川、汝阳、嵩县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试点,在宜阳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试点,积极申请2018年土壤污染防治中央专项资金,目前我市有4个项目进入国家项目储备库。
经过治理的瀍河市区段
日前我市召开的2018年全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透露,根据全国土壤污染普查结果,我市南部山区栾川、嵩县、汝阳和洛宁等县的污染程度高于其他县(市)区,偃师、伊川部分区域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就生态修复问题,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强调,要大力实施生态修复行动,扎实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
根据我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到2020年,我市将实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建立。(洛阳日报记者 李三旺 通讯员 马立)(图片由洛阳日报记者 曾宪平 常世峰 刘冰 摄)
数说污染防治
- 2018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58,同比下降9.4%;优良天数为181天,同比增加13天。
- 2018年,我市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
- 2018年,我市完成全市800多个土壤风险点位监测,建立102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完成了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开。
(三旺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