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新闻 | 图片 | 洛阳

贵州实施“锦绣计划”,通过传统手工产业带动50万妇女增收致富 巧手绣娘 脱贫有方(脱贫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综合  来源: 2018.10.19 10:28

  “大家都会干的手艺活儿也能赚钱?”3年前,当贵州省榕江县妇联干部到家里来动员杨胜敏参加合作社、告诉她一幅好的刺绣作品能卖到上千元时,她充满疑虑。

  将自己的绣品第一次交给合作社时,杨胜敏收到了200元。她从此决定不再外出打工,安心在家刺绣。靠着这门手艺,她一个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

  2013年,贵州省启动“锦绣计划”项目,致力于妇女手工产业脱贫,成立了1000多家妇女特色手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训绣娘6.5万人(次)。目前贵州省从事手工产业及辅助行业的妇女近50万人,妇女特色手工产业产值已达到60亿元。

  贵州省妇联主席杨玲表示:“实施‘锦绣计划’是家庭所愿、妇女所长、大局所需。一根针、一双手、一群人、一件事,绘就一幅脱贫致富的锦绣画卷。”

  过去是生活技能,如今成脱贫产业

  装着蜂蜡的杯子,在炭灰里保持温热。伍德芬拿起蜡刀,蘸上蜡液,在一块自织的白布上精心绘制起来。随着蜡刀游走,一笔一画,一挥一勾,信手推拉,不经意间,几朵盛开的花跃然纸上。

  长久以来,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扁担乡流传一句话:“三岁学搓麻,七岁学纺纱,九岁种棉学点蜡。”形象地反映了当地布依族女性蜡染技艺的普及。伍德芬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扁担乡,和她一样靠蜡染技术走上致富路的妇女不在少数。

  贵州有近2000万女性人口,其中农村妇女人口占65%左右。截至2017年底,全省还有贫困人口280.32万人,贫困妇女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5.2%。妇女既是脱贫攻坚的工作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同时,贵州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苗绣、马尾绣、蜡染等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妇女从小就学习刺绣、蜡染等技能。“用好这笔技术宝藏,将原本家庭生活的基本技能培育成产业,给贵州的脱贫攻坚工作带来巨大助力。”贵州省妇联副主席肖勤说。

  2013年,贵州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的意见》,提出了培育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并给予每年1500万元的专项资金保障,同时还成立了“锦绣计划”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提升妇女手工技能,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壮大妇女特色手工产业规模,带动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

  从乡村走向工坊,再进军国内国际市场

  去年年底,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帮扶下,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成立了“妈妈制造贵州苗族蜡染合作社”,并与电商企业签订协议,由企业聘请设计师对需要的产品进行设计,然后下订单由合作社组织绣娘进行生产制作。

  “主要是解决了产品的销路问题,同时提升了产品的设计水平。”合作社负责人蔡群说。

  2017年底,广州电商企业唯品会与织金县签订1000万元的年度生产订单,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织金捐建两家蜡染合作社,依托基金会的“妈妈制造”项目对苗族绣娘们进行技能和知识培训,提升传统手工技能的适应性和品位。

  织金县妇联主席黄英介绍,锦绣计划的实施,打破了“一盘散沙”的落后生产模式,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道路。“把传统产品打造成受市场欢迎的商品,才能拓展销路,提升价值。”

  石丽平,贵州松桃县苗绣代表性传承人,由她创立的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这些年生产的苗绣产品畅销国内,出口美国、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等67个国家。

  从乡村走向工坊,从工坊进军国内国际市场,采用“公司+合作社+绣娘”“公司+协会+绣娘”“能人+基地+绣娘”等模式,引导妇女手工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从单一渠道向多元模式转变,实现妇女手工产业从分散生产转向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2015年,贵州创新“锦绣计划”培训方式,将基层妇联、企业、学校、协会等纳入培训承办主体,把培训班开到乡村、社区,开展校企结合、订单式培训,培训成果直接进入产品市场。几年来,“锦绣计划”整合各成员单位资源,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培训绣娘6.5万人(次)。

  “养在深闺”的传统民族手工艺回温了

  “我每天送孙子去学校后,就可以打鞋底了。”罗甸县斛兴街道玉都家园易地移民安置点,73岁的李明琴一边低头打麻线鞋底一边聊起了家常,家里只有儿媳妇和3个孙子,一家人的收入全靠儿子在广东打工。一年来,她重新拾起了手艺活,每打一双麻线鞋底就可以拿到9块钱,“既不累又能给家里一些帮补。”

  今年9月,淘宝一年一度线下集市淘宝造物节在杭州西子湖畔开幕。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尾绣传承人宋水仙,带着马尾绣工艺品参展。

  在水族村寨,“马尾绣”曾经是水族农村妇女农闲时的手头活,几乎人人会绣。随着时代变迁,许多妇女外出打工,技艺荒废了,年轻人甚至完全不会,部分绝技濒临失传,宋水仙曾忧心忡忡。“‘锦绣计划’的开展,让许多农村妇女又重新拾起了手艺,通过培训,技术有所提升,民族传统技艺得到了传承。”

  近年来,贵州省各级妇联积极组织妇女手工企业参与省内外、国内外有关重大活动和展会。贵州省妇联连续3年举办全省妇女特色手工技能大赛,设锦绣专题展馆,展示锦绣风采,促进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承办“对话锦绣·巧手脱贫”系列活动,召开精准帮扶调研座谈会,探索锦绣发展模式。

  民族刺绣、蜡染、民族服装、银饰……这些曾经“养在深闺”的传统民族手工艺正慢慢回温。“大家有这么好的刺绣手艺,得到这么好的政策引导,不愁技艺传不下去,不愁大家富不起来。”55岁的黔东南州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建红说。①

[ 责任编辑:崔利利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果蔬净化器真的有用吗
    果蔬净化器真的有用吗
  • ·孩子居家雾化 家长需了解这些细节
  • ·减肥可以参考糖尿病食谱吃吗?
  • ·蛋白粉并非人人皆宜 是否补充因人而异
  •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 ·漫游东关大街 寻迹“孔子问礼”
  • ·观烂漫春花 赏河山春色
  • ·沟门村:品兴华豆腐 赏美景连连
  •  
    新闻排行
  • 全市中小学校长座谈会召开
  • 隋唐洛阳城景区牡丹文化节系列活动即...
  • 第4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线上推介特...
  • 沁伊高速:穿山越岭筑通途
  • 同比增长28.9%!洛阳新能源汽车消费驶...
  • 注意!洛阳天气短期晴好 4月2日前后有...
  • 定制化招聘、“保姆级”服务…… 洛阳...
  • 后续报道:双方协商达成共识 维修工退...
  • 中国钛锆材料及高端装备发展高峰论坛...
  • 今年洛阳65岁以上老年人及重点人群免...
  • 百姓呼声
    河科大为何将校地共建的图书馆占为己有?
    缴纳契税后需缴纳维修基金才能享受补贴?
    精彩图片
    铁骑加紧训练 护航牡丹...
    厨师李治峰:传承不守...
    栾川县秋扒乡白岩寺村...
    增设公益服务设施 提升...
    精彩热帖

    樱花朵朵开

    云雀

    王城公园赏牡丹

    海棠花开 春意盎然
    /马寺拾片
    /七律 倒春寒
    /初春乐吟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