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出现的背景,一是东汉末年社会危机尖锐,意识形态上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开始动摇。二是长期战乱和政治腐败,使得统治阶级中不少人意志消沉,不愿面对现实,转而到玄虚淡泊中寻求精神寄托。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崇尚老子和庄子的一种思潮,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
魏晋玄学出现的背景,一是东汉末年社会危机尖锐,意识形态上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开始动摇。二是长期战乱和政治腐败,使得统治阶级中不少人意志消沉,不愿面对现实,转而到玄虚淡泊中寻求精神寄托。
曹魏的首都是洛阳,西晋的首都是洛阳,洛阳自然就成了魏晋玄学的产生地和兴盛地。
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等。
何晏,三国时曹魏大臣,南阳人,他崇尚清谈,是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他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
《资治通鉴》的一段记载,或许能加深我们对这位魏晋玄学“领军人物”的了解:“何晏性自喜,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尤好老、庄之书,与夏侯玄、荀粲及山阳王弼之徒,竞为清谈,祖尚虚无……由是天下士大夫争慕效之,遂成风流,不可复制焉。”
可惜,你说你玩玄学就玩玄学,尚清谈就尚清谈,专一弄这些“虚”就行了,何晏偏不,除了“虚”,他还搞“实”。他积极参与政治,投靠大将军曹爽,依仗曹爽权势,在首都洛阳的政治舞台上专权擅政,威风八面。后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何晏和曹爽被诛灭三族。
王弼,曹魏时期山阳(在今焦作)人,魏晋玄学创始人之一。
《世说新语》中记载,何晏任尚书时,家里清谈的宾客常常满座,20岁不到已名声震动洛阳的王弼去见何晏,何晏把大家刚刚辩论的精妙玄理告诉他,说:“这些内容玄之又玄,你能加以反驳吗?”王弼滔滔不绝,满座理屈词穷,哑口无言。
何晏看重王弼,想让他做黄门侍郎,但曹爽轻视王弼,最后只给他了个台郎。就这,曹爽被杀后,王弼仍受到牵连,官职被免,几个月后得病身亡,年仅24岁。(记者 陈旭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