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崇尚黄色。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隋唐之后,黄色更是成了皇室“专用色”。如果你到洛阳博物馆欣赏“故宫博物院藏牡丹题材文物特展”的展品,对这一点会深有感触。
清乾隆年间的画珐琅折枝牡丹纹扇形执壶
古人崇尚黄色。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隋唐之后,黄色更是成了皇室“专用色”。如果你到洛阳博物馆欣赏“故宫博物院藏牡丹题材文物特展”的展品,对这一点会深有感触。
你看清乾隆年间的画珐琅折枝牡丹纹扇形执壶,它通高7.8厘米,以黄色为底,以“花中之王”牡丹象征皇室的荣华富贵,匠心独运地将牡丹融于器形当中,长方盖钮被设计成花心,盖面有凸起的花瓣并施以粉红釉,牡丹花便“盛开”在了这把执壶上。
这种器形的执壶在清康熙年间业已出现,通常被用作茶壶或酒壶。
清乾隆年间的画珐琅折枝牡丹纹缸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是外来语的音译词,搪瓷、景泰蓝等均为珐琅制品。
画珐琅的工艺独具特色,是用五颜六色的珐琅彩(釉)进行绘制,然后经烧造而成。根据胎体的不同,画珐琅器分为铜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紫砂胎画珐琅、玻璃胎画珐琅、金饰画珐琅、银胎画珐琅等。铜胎画珐琅在明代景泰年间就有了,瓷胎画珐琅是清代康熙年间创造的。
画珐琅的制作工艺也称为画珐琅,这种异常精美的工艺一进入中国,便受到皇帝的喜爱,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皆于北京皇宫造办处及广东两地设立珐琅作坊,大量生产,所做珐琅制品皆供皇室享用。
画珐琅器有薄、平、光、艳、雅的特性,种类很多,除碗、盘外,还有唾盂、香盒、花瓶、鼻烟壶等。它多以黄釉为底,图案以花卉为主,如玉兰、牡丹、茶花等。
清康熙年间的画珐琅缠枝牡丹纹碗
今年牡丹花开时节,“天下无双品人间第一花——故宫博物院藏牡丹题材文物特展”来到洛阳,清乾隆年间的画珐琅折枝牡丹纹缸、清康熙年间的画珐琅缠枝牡丹纹碗等一批皇家画珐琅器,让市民得以近距离欣赏。
“绽放”在皇家器物上的牡丹,和春天盛开的牡丹相映成趣,香绕洛阳城。(洛阳晚报记者 刘婷 通讯员 王萍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