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新闻 | 图片 | 洛阳

穿越千年说金银: 耳中明月珠 (河图洛影)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经典洛阳 > 珍宝档案  来源: 洛阳网-洛阳晚报 2017.10.10 10:35

 

  明代金耳坠

明代累丝金耳坠重21.3克,分上下两部分,形似灯笼,精美华贵
唐代金耳环重17.55克,样式受波斯萨珊文化的影响,上部为环状,表面镶嵌了宝石,中间为球形,表面装饰有金珠,下部为塔形,工艺精湛。

  女子都爱美。上学时,每每读到“耳中明月珠”“耳著明月珰”等美妙的诗句时,便也想戴上漂亮的耳环,像《陌上桑》里的罗敷和《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那样美得不要不要的。可惜我怕疼,至今没有扎耳朵眼儿。

  前几天,在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里看到展出的古代金耳环时,我被它们深深吸引,忍不住想了解耳环的前世今生。

  中国人戴耳环的习俗,最迟在夏、商、周时期就有了。耳环最初叫珰,也叫珥,多用金银、玉石等制成。东汉刘熙在《释名》里说:“穿耳施珠曰珰,兴于蛮夷,盛于华夏。”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最先戴耳环的是少数民族。

  明代《留青日札》里说:“女子穿耳,带以耳环,盖自古有之,乃贱者之事。”原来,戴耳环最初并不是为了美,而是为了警戒,对女子的行为进行约束。

  因此,思想开放的唐代女子很少戴耳环。有专家研究发现,唐代文献中几乎没有唐代女子戴耳环的记载,在传世的唐代画作和出土的唐代壁画中,也很难找到戴耳环的人。

  到了宋、明时期,女子开始流行戴耳环,连宫中的嫔妃也不例外。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里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那时耳环在女子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因为耳环的存在,我们能读到那些令人荡气回肠的诗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忆把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郎画眉。”古人用明珠指代耳环,更带有一种美好的情愫。

  于是,耳环纯粹成为一种为美丽加分的饰物,至今长盛不衰。(洛阳晚报记者 刘婷 文/图)

  (本稿件配图均摄于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

[ 责任编辑:张惟一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孩子睡觉打呼噜,是腺样体肥大吗
孩子睡觉打呼噜,是腺样体肥大吗
  • ·短暂血糖升高 糖友可这样应对
  • ·孩子抑郁了,家长该咋办
  • ·头痛和用滴耳药有没有关系
  •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 ·漫游东关大街 寻迹“孔子问礼”
  • ·观烂漫春花 赏河山春色
  • ·沟门村:品兴华豆腐 赏美景连连
  •  
    新闻排行
  • 洛阳民宿咋发展 业内大咖有见地
  • 洛阳今年将实施邻里中心建设提升专项行动
  • 2024中原药谷建设发展大会在嵩县举行
  • 市政协党组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举行集...
  • 近期洛阳气温较高 本周后期多短时雷阵雨
  • 北京博士后乡村振兴服务团河南栾川行...
  • 小心!交通违法提醒短信有“套路” 已...
  • 洛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 上窑社区:创新运营模式 提升居民运动...
  • “五一”假期,洛阳文旅预订单量位居...
  • 百姓呼声
    自4月16日起,洛阳市从政坊游园暂停售票
    违规办理洛阳旅游年票行为为何屡禁不止
    精彩图片
    铁骑加紧训练 护航牡丹...
    厨师李治峰:传承不守...
    栾川县秋扒乡白岩寺村...
    增设公益服务设施 提升...
    精彩热帖

    蓝喉

    春天三片

    朽荣与共

    玉蝉花
    /初绽芳容观牡丹
    /四月洛阳
    /天津晓月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