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新闻 | 图片 | 洛阳
洛阳这个面积约20平方米的考古工地 缘何震动中国考古界?
石核

  成果

  发掘如同“过筛子”,出土标本近13000件

  顾雪军介绍,在第一次发掘过程中,发现了石核、石片等石制品,以及鹿、牛、犀牛等动物骨骼化石。在发现的各种化石中,部分有灼烧痕迹,应该是经过了人为加工。

  2014年,为了进一步搞清遗址状况,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又和栾川县文物保管所在上次发掘区域南侧开始了第二次发掘。此次发掘面积约20平方米,经过如同“过筛子”一样的发掘,目前出土标本近13000件,包括石制品、动物化石和骨器等,另外有大量淘洗出的标本尚未统计。石制品的原料以脉石英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碎片和搬入石材等。

  目前,该遗址暂时还没有人类化石出现。顾雪军推测,如果有人类化石的话,应该在已经坍塌的洞内。按照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洞穴的功能布局,一般情况下,洞外侧是工作区,内侧是休息区。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已经有了埋葬同伴的行为,一般就埋葬在生活区内。”顾雪军说。在北京山顶洞遗址,还发现被埋葬的古人类周围被撒上朱砂作为装饰,这也能看出古人类有了情感寄托和悲悯之心。不少市民可能有疑虑——将同伴埋在自己的休息区中,实在是不可思议。其实,一直到二里头时期,墓葬、祭祀区也是在城内,后来考虑到卫生等问题才逐渐分离开来。

  发现

  古人类爱吃啥?3个火塘或帮还原古人类食谱

  在所有发现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3处用火遗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火塘。与同时期其他火塘相比,龙泉洞遗址的火塘结构更清晰,制作更精致。

  “其他遗址的火塘大多只能看到一摊灰烬,这里的火塘则是用石头围成的,这对控制火很有帮助。”顾雪军介绍。记者在现场看到,3个火塘呈“品”字形排列,每个火塘都被石块围成近乎圆形。曾经有考古工作人员进行实验,用石头围成类似的火塘,即使将火塘中的明火熄灭一段时间,也能轻松重新引燃。

  远古时期,火是古人类的生命线,它不仅可以烹饪食物、抵御严寒,也是驱赶猛兽的有力武器。火塘里不仅有红烧土、碳屑、灰烬等与火直接相关的物体堆积,还有人类烹制食物的遗留物,通过研究这些有望还原古人类食谱。“下一步,我们将把这些物品送到实验室进行提取研究,看看古人类到底爱吃啥。”顾雪军说。

  遗址现场还出土了大量化石,多为破碎的牙齿和骨骼。经过初步鉴定,主要物种有鹿、牛、羊、犀牛及部分食肉动物。此外,还有一些骨器非常独特,它们做工精细,不像其他地区出土的磨制骨器一样只磨一个尖,而是做出了刃部。专家认为,这个磨制骨器刃口不是很锋利,肢解动物也许没有石器有效,可能用于加工兽皮做衣服。

  意义

  处于人类进化关键时期,弥补东亚地区研究短板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表示,龙泉洞遗址的发现,填补了豫西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考古的空白,完善了河洛地区作为中华文明摇篮的资料。“我们的先民就是这样顺着伊河、洛河走出大山,创造出灿烂的文明的。”史家珍说。

  “这个遗址很重要,3万至4万年前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现代人类就是在这时出现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介绍。他表示,欧洲已经做了很多该时期的发掘、研究工作,但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原地区,对当时古人类活动有什么特点并不是很清楚。龙泉洞遗址既有丰富的石制品、动物化石,又存在骨器及用火遗迹等,可以很好地揭示古人类是如何生活的。

  建议

  长期细致发掘,申请“国保”单位

  此外,专家们还对龙泉洞遗址及栾川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方向给出了建议。

  建议一:长期细致发掘,多学科交叉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杜水生表示,龙泉洞遗址值得花上几十年去发掘研究,最后成果有望成为一个经典结论,在世界史前史学界产生影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认为,因为龙泉洞遗址意义重大,所以要做好长期规划,进行认真细致的发掘。“比如和火塘比较接近的地方,每隔5厘米就进行取样分析,研究洞穴的功能分区。”高星说。国外在进行类似研究时,曾经发现一个区域含草量特别高,从而推测这是人类当年睡觉的区域,因为铺草能够睡得更舒适。他还提醒,在考古发掘的同时,还应该和地质、生物等学科进行交叉,从多角度入手研究,最大限度地还原当时场景。

  建议二:申请成为“国保”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表示,第八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将要开展,龙泉洞遗址已经获得了相当的发掘成果,可以考虑申报。如果入选,不仅能够为遗址保护提供便利,还可以对公众进行展示,普及考古知识。

  建议三:建立旧石器时代研究中心

  高星还表示,栾川县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富集程度全国罕见,可以建立一个研究中心,做好博物馆、库房、科研机构等配套,不仅能够将标本妥善保存,成为相关专家进行观察、研究的基地,还可以进一步拉动旅游业发展。同时,加大对栾川境内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整体保护,保障文物安全。

  延伸

  现代人类从何而来?龙泉洞遗址提供线索

  我们的祖先是谁?他从哪里来?这是无数人不断追寻的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现代人类是6万至7万年前第二次走出非洲的智人后代;另一种则认为,300万年前人类共同祖先走出非洲后,就在世界各地分别进化,形成了现在的人类。那么,对这两种说法,龙泉洞遗址又将提供怎样的线索?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第二次走出非洲的说法在学界内很有影响力,随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不断有新发现,该说法受到了挑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介绍,就拿栾川来说,近些年先后发掘了孙家洞遗址和龙泉洞遗址。“孙家洞中人类活动的时间是距今40万至50万年前,龙泉洞中人类活动的时间是3万至4万年前,但他们使用的石器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史家珍说,而欧洲同时期古人类,使用的石器技术和中国完全不同,如果真的是6万至7万年前一起从非洲走出的,不应该出现这样大的差异。

  高星也表示,龙泉洞遗址对揭示人类在不同区域演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全国其他地区的考古成果,对认识人类进化很有帮助。(洛阳晚报记者 潘立阁/文 张斌/图)

  相关链接

  自2008年开始,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栾川县文物部门以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和旧石器旷野地点为重心进行调查,发现七里坪旧石器遗址、樊营旧石器地点等旷野遗址,以及孙家洞遗址、龙泉洞遗址等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这些遗址类型非常丰富,所发现遗物是珍贵的科学材料,科研潜力巨大。

  尤其是旧石器洞穴考古方面,文物考古部门近些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对孙家洞遗址进行调查,发现了大量动物化石。根据统计,这些化石主要属于中国鬣狗、熊、大熊猫、狼、獾、貘、豪猪、竹鼠、刺猬等。孙家洞遗址还出土了6颗人牙化石,被评选为2012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除此之外,后坪洞遗址、蝙蝠洞遗址及龙泉洞遗址的第一次发掘,也曾引发广泛关注。

  目前,栾川县仍在对遗址进行野外摸排,希望能有更多新发现。需要提醒的是,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的特点是向阳、背风、近水源,洞内为土质地面,地层中有老百姓俗称的“龙骨”,也就是各种化石。如果群众发现有类似洞穴,请及时向文物部门反映,工作人员将对其进行进一步调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来源: 洛阳网-洛阳晚报    2017-08-15 08:30 [ 责任编辑:付利帆(见习)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热点图片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618 65233767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