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老城区科技局举办的科研成果推介会上,一个能自动做烧饼的机器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它的发明者就是我市老城区邙山办事处的一名农民、今年66岁的赵铁安。“发明‘做烧饼机器人’主要是想让患病的妻子减轻劳累。”赵铁安说。
“就着烧饼调试机器”是他的工作常态
近日,在老城区科技局举办的科研成果推介会上,一个能自动做烧饼的机器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它的发明者就是我市老城区邙山办事处的一名农民、今年66岁的赵铁安。“发明‘做烧饼机器人’主要是想让患病的妻子减轻劳累。”赵铁安说。
“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吃烧饼是个稀罕事。后来有了两儿两女,家里的负担更大了,妻子为省钱就自己摸索着在家里做烧饼。家里人多,妻子做的烧饼又大又好吃,往往一个烧饼刚做好就被吃完了,妻子就得接着做。”赵铁安说,“夏天,妻子一直围着煤火做烧饼,热得浑身流汗,她身体一直不好,那时候我就想着能发明个会自动做烧饼的机器多好。”
“做这个机器人花了六年时间,拆了做,做了拆,前后花了60多万元,获得了两项发明专利。”说着,他启动了“做烧饼机器人”,揉面、撒调料、成形、烤制……它一气呵成。“它很能干,一天能做4000个烧饼呢。”
记者拿起烧饼尝了一口,口感很好。“机器人撒调料非常均匀,火候掌握也比较到位。”推介会现场的一名参观者说。
《洛阳晚报》记者在赵铁安的工作室看到,这里有许多机器电子元件。赵铁安说,他从小就喜欢电子和机械。10岁时,他对矿石收音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渐渐成了电子迷。25岁时,他成为生产队电器修理店里的一员,经常摸索着修理电器,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翻书本或者向附近的一名物理教师求教。
“我俩儿子上大学学的都是电子自动化专业。‘做烧饼机器人’近千个零件都是我们爷仨组装的,刚开始做成时一天只能做100多个烧饼,多次改进后成了现在这样,一家企业给我出20万元,我都没舍得卖呢。”赵铁安说,他想回去把它做得更完美些再推向市场。
“妻子前段时间住院做手术,得知我的发明获得成功,一个劲儿地夸我很能干。”赵铁安乐呵呵地说。(洛阳晚报记者赵朝军通讯员石智卫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