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千年手艺得到传承,不要失传!”在洛龙区关林街道办事处皂角树村,一家仅十几平方米的制秤店里,76岁的手艺人王留江已坚守制秤行业60年。
|
用传统手工钻钻眼 |
|
|
金属包杆,恰到好处 |
|
|
红木秤杆,精心打磨 |
|
|
校秤要公平、公正 |
|
|
打“桩”,定秤钩 |
|
“希望千年手艺得到传承,不要失传!”在洛龙区关林街道办事处皂角树村,一家仅十几平方米的制秤店里,76岁的手艺人王留江已坚守制秤行业60年。
王留江说,过去制秤工艺是个养家的手艺,如今随着电子秤的普及,手工制秤行业越来越惨淡,多年来,他看着身边的许多同行都改了行。尽管如此,遇到要加钱做“八两秤”的商人,他也总是严词拒绝,坚守“别看秤不大,称的可是良心,做秤如做人”的行业规矩。
王留江说,制作一杆好秤,从选材到加工、打磨,都非常讲究,也极其繁琐,需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必须精工细作、精益求精、不差分毫,否则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影响到秤的准确性。他制作的最大号杆秤可称重250公斤,最小号杆秤——戥子秤能称重0.25公斤。
近日,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特约摄影师李学立在寻找洛阳手艺人的公益活动中,发现了王留江。目前,李学立正在帮助王留江申请非物质遗产保护,希望这项千年手艺,能在传承中得到创新发展。(洛阳日报记者 陈占举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