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海内外游客到景区内参观游览。在景区内,大小不一的窟龛数不胜数,而在这些窟龛中大多都雕刻有精美的石刻艺术品。
看经寺:龙门石窟唐代代表性洞窟之一
今日上午,记者跟随龙门石窟研究院多名专家进入看经寺“探秘”。这是一处高度为8.25米、宽度为11.16米、进深为11.70米的方形平顶洞窟。记者进入洞窟内看到,窟内中心位置砌有一座方形高台,高台上摆放一尊石刻佛像;在窟内的北、南、西三壁下方共雕刻有29尊高浮雕罗汉像,这些造像高度为1.75米至1.80米之间,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在洞窟顶部,有一朵用阴刻手法雕凿的莲花藻井,这朵石刻莲花直径约4米,花开八瓣,更有6尊飞天像围绕在石刻莲花四周,造型精美让人赞叹。
“整个洞窟最引人瞩目的是雕刻在壁面上的29尊罗汉像”,龙门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路伟说。在他的指引下,记者近距离观察了这些罗汉造像。这些造像或身着袈裟,或偏袒右肩,或半裸上身;手持念珠、香炉、莲花等不同法器;表情也各不相同,有扬眉张口若作辩论者,有疾首蹙眉苦心冥想者,也有洗耳恭听虔诚作礼者等。整组罗汉群像被雕刻得栩栩如生、生动传神。
记者注意到,有4尊罗汉造像如同西方“米洛的维纳斯”雕像一般,有着残缺美。追其损坏原因,记者得知,或因自然原因被雨水、风沙侵蚀,或曾被人为盗凿。窟内南壁上,自西向东排列的第一个造像为摩珂迦叶像,其上半部分于1936年后被盗凿并流失海外,直至2001年,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将这尊迦叶半身像捐赠龙门石窟研究院永久保存,这尊迦叶造像的缺失部分才回归龙门。
据了解,看经寺为龙门石窟唐代代表性洞窟之一。根据该窟的规模分析,应为皇室贵族或高级官吏、高僧大德发愿开凿。窟内的29尊高浮雕罗汉像,对研究我国唐代高浮雕艺术、佛教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