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洛阳市神龙水上义务搜救队在伊河旁举行十周年庆典。十年来,不论何时,只要市区河段出现险情,他们都会赶到现场,义务在浪里、在旋涡中、在冰窟下救人。十年过去了,他们还在坚定地走这条公益路,《洛阳晚报》记者用一组数字带您回顾这支队伍的风雨十年。
|
搜救现场 (资料图片) |
|
今日,洛阳市神龙水上义务搜救队在伊河旁举行十周年庆典。十年来,不论何时,只要市区河段出现险情,他们都会赶到现场,义务在浪里、在旋涡中、在冰窟下救人。十年过去了,他们还在坚定地走这条公益路,《洛阳晚报》记者用一组数字带您回顾这支队伍的风雨十年。
数字“1”:
中国第一个民间水上公益救援组织
2005年2月,时年38岁的市民赵振杰目睹了一名落水者溺亡的过程。
随后,赵振杰和其他冬泳爱好者了解到,仅2004年,市110接到溺水的警情就有38起,但当时的洛阳市内水域并没有专业救援组织,很多溺水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而遇难。
2005年3月28日晚,在老城区西关的小上海饭店,包括赵振杰在内的12名冬泳爱好者一拍即合,“洛阳市水上义务搜救队”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民间水上公益救援组织。2005年4月21日,搜救队第一次出动便成功救下一名跳河自杀的女子。
数字“4”:
实地探测,整理出“四大河妖”分布点和八处危险河段
几乎每一次的搜救都让队员很痛心,对此,队员们开始对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段、时段、人群都作了详细的记录,最终整理出以石块、水草、旋涡和沙坑为首的市区“四大河妖”分布点和八处危险河段。
数字“5”:
救援电话“13698899955”暗含“救救我”之意
2008年年初,搜救队到市公安局提出申请,为了方便记忆,将原有的搜救队电话改为“13698899955”,后五位号码谐音“救救我”,这个号码一直使用至今。
数字“6”:
义务向6万人次宣传水上安全知识
从2009年开始,搜救队进入中小学、社区,义务作宣传50多场,向6万人次宣传水上安全知识。
2012年,搜救队还向中国红十字会申请到当年全国唯一一个以水上安全宣传教育为主的志愿者发展项目。
数字“8”:
等待8年后终有名分
长期以来,搜救队都以民间救援组织出现。2013年,经洛阳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搜救队更名为“洛阳市神龙水上义务搜救队”,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公益性实体。
数字“10”:
10岁“神龙”已救70多人
十年间,这支队伍经历风风雨雨,队员从12名发展到62名,年龄最大的搜救队队员李流范已经67岁了,但仍活跃在救援第一线,最小的队员也年近40岁。截至去年8月底,这支队伍实施救援453次,成功营救78人,打捞遇难者遗体252具、沉船2艘、装载机2台、挖掘机2台,还6次替公安部门打捞犯罪凶器……
这些年来,来自各行各业的队员自掏腰包,维持着这份公益事业,队员告诉记者,他们在做纯粹的公益,虽然遇到过质疑,有时候还会存在资金上的困难,但他们说“这都不算啥”。
“我们需要外援,但我们不依靠外援。”一名老队员说,他们把爱心人士捐的书籍和衣物拿到街头摆摊儿出售,所得的收入都归入队伍的活动经费中。搜救队会计李志民说,目前整个搜救队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队员的会费,每人每月10元,一年下来能有六七千元,这笔费用大多花在购置设备上了。而当记者问到队员们十年间为了救人花过多少钱时,无一例外,每名队员都笑着说,救人的事,从来没算过,也不会去算。
创队老队员、63岁的刘和平感慨:“十年,过得真快!”记者问他,这份公益事业还会继续干下去吗?“只要我能游得动,我还要跟着搜救队搜救下个十年!”刘和平说。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对公益事业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可以拨打晚报热线66778866告诉我们,也可以通过新浪、腾讯微博@洛阳晚报,或者通过洛阳晚报微信公众平台(lywb20)告诉我们,我们将把您的建议转达给神龙水上义务搜救队。(首席记者 王博东)